南京历史文化.doc

南京历史文化.doc

ID:57730904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2

南京历史文化.doc_第1页
南京历史文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南京历史文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鸡鸣寺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也是江南很有名气的古寺文化遗迹。很久就有一个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条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到了凡间,果然当场见到了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也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们晃过神来,只见北极阁山顶万道霞光,霞光中有一只金鸡昂首挺立,气

2、概非凡。人们猜想到了,正是这只金鸡的啼叫声赶走了蜈蚣,驱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败的蜈蚣精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华山下的大众免除了灾难。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为民众除害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是“鸡鸣寺”。这个传说是美好的,表达了当时人们寄希望于上天来帮助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可是,这并不是南京“鸡鸣寺”名称的真正来源。关于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还有一说,就是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而得名,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

3、“鸡鸣寺”的记述,曰:“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其实,余宾硕的记述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后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与鸡鸣埭相去甚远,显然,并非鸡鸣寺前有鸡鸣埭。真正的是,鸡鸣寺因鸡鸣山而得名。原来,该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早先是以学馆而闻名的。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后来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明洪武

4、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来旧寺故址基础上重新兴建寺院,之后,在宣德、成化年间又有扩建,在弘治年间有为时六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风格别具,背依明城墙,下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景色绝佳,环境清幽,远远望去,俨然一华丽祗园。古老的历史遗迹常常连带着许多传说,甚至依附着这样那样自觉不自觉的牵强附会的故事,让人感到离奇莫测,但又常常舍不得放弃。关于鸡鸣寺的前身,至少有两种有影响的说法,一种是三国吴孙时“栖玄寺”说;另一种是南朝梁时“同泰寺”说。第一种说法认为,早在孙吴时

5、期,现鸡鸣寺之处就已建有一寺,名为“栖玄寺”,此因鸡笼山北面有栖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刘宏为人谦俭周慎,深得父王信任,并赏赐其在鸡笼山东偏北处建宏敞府第。刘宏于临终前,嘱咐将鸡笼山下东偏北处的府第捐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南齐时改名建元寺。孙吴时期开拓了南北向的潮沟,南接城北渠、运渎,经栖玄寺门前,北通玄武湖,后来,明代筑城时阻断了该潮沟。从这些资料看,三国孙吴时的栖玄寺该是鸡鸣寺的前身。还有人认为三国时,栖玄寺曾是孙吴府第的后苑。如果栖玄寺确实是鸡鸣寺的前身,那么,鸡鸣寺的历史就可向前延伸300年,但是,对这一说法存在着争议。第二种说法则

6、认为,鸡鸣寺的前身是南朝梁的“同泰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定:南朝梁普通八年在鸡笼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鸡鸣寺的前身。他们认为:当时的同泰寺范围很大,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上。同泰寺寺内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层浮屠,一座七层高的大佛阁,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梁武帝是中国古代最笃信佛教的帝王之一,他曾四次舍身于同泰寺,并常到寺内讲经说法。如果同泰寺果真是鸡鸣寺的前身,那么,由于南朝非常浓厚的信佛风气,由于南朝时健康寺庙的盛行,特别是由于梁武帝这位“菩萨皇帝”多次舍身于同泰寺,鸡

7、鸣寺当然是更加的意义凡非。当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还是栖玄寺,或是其它的寺庙遗迹,鸡笼山麓的鸡鸣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乾隆十五年,地方官为了迎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帝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清咸丰年间,该寺曾毁于兵火,同年又重修;同治六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光绪二十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他的门生杨锐,取杨锐所诵杜诗“忧来豁蒙蔽”一句,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

8、,并手书匾额,还写了首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