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试题库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

ID:5782772

大小:5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2-24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_第1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_第2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_第3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_第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史试题库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99更新时间:2009-3-2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诗经》中的诗歌创作年代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2、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著作是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编年史《左传》和国别史 《国语》。3、《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词集。4、《西厢记》塑造了崔莺莺和(张君瑞)这两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陆游《书愤》中的名句。6、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7、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借祭神的“

2、(青词)”的形式而抒发怀抱。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蒹葭)》。9、“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逍遥游)》一文。10、大力宣扬“人性善”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见于“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12、《水经注?三峡》:“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16、杨万里的诗

3、清新、自然、活泼,自成一家,世称(诚斋)体。17、《拟咏怀》的作者是(庾信)。18、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众人之乐)。19、北宋(苏洵)与其子轼、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20、吴伟业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陈园园)。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山东省2、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B)  A.《咏荆轲》B.《饮酒》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3、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4、可留”。所用典故出自(B)  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C)  A.华山B.嵩山C.泰山D.恒山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新乐府诗的是(D)  A.《卖炭翁》B.《琵琶行》C.《长恨歌》D.《钱塘湖春行》6、《前赤壁赋》:“壬戌人秋,七月既望。”“既望”是指阴历(B)  A.十五B.十六C.十七D.十八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指(D)  A.孙权B.刘备C.周瑜D.刘裕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B)。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5、、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作者是(D)。  A.曹操B.曹植C.曹丕D.王粲10、《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D)。   A.儿童B.青年C.壮年D.老年 1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串全诗的中心景动是(B)。   A.江B.月C.花D.夜 12、苏轼《前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所指的作 品见于(A)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 13、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A)。   A.传奇B.南戏C.杂剧D.院本 14、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D)。   A、门庭

6、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 15、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 16、“建安”这一年号属于(A)   A、汉B、魏C、蜀D、吴 17、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A)   A、“愤”B、“怨”C、“乐”D、“哀” 18、从诗歌体裁上看,李白最不喜欢写(D)。   A、七绝B、乐府C、古风D、七律 19、杨万里诗句“中流以北即天涯”中的“中流”指的是当时宋金的分界(B)。   A、长江B、淮河C、泗水D、桑乾河 20、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

7、C)。   A、邹忌 B、邵公C、冯谖D、烛之武 21、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B)。   A、汉乐府民歌B、《古诗十九首》C、永明体诗歌D、山水田园诗 22、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 A、《诗经》 B、《楚辞》C、《论语》 D、《庄子》 23、“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   A、王粲 B、陈琳C、孔融 D、刘桢 24、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C)。   A、秦始皇 B、汉高祖C、汉文帝 D、汉武帝 25、著名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