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ID:5785855

大小:1.5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2-24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1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2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阶段学习包含3章:第六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第七章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与绩效评估第八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六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资产管理阶段早期商业银行的对于扩大资金来源、增加盈利,没有太大的压力,因而不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心。一般认为,商业银行有两种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和充足流动性。银行必须储备用来满足

2、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即将到期债务的本息的那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而储备的现金,称之为充足流动性。可见,由于以上所述的商业银行主观和客观原因,当时银行家们只重视了基本流动性部分的满足,他们努力以资产结构的合理配置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以便解决负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比如当时较典型的贷款方式为“自偿性贷款”。2、负债管理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西方各国战后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国对商业银行利率严格控制。金融竞争激烈。同时,各国掀起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浪潮,新的金融

3、工具不断涌现。金融市场高利率的各种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也造成了很大的分流;金融市场给公司的财务管理者们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工具,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向选择空间,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当时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的数量大为下降。也就是“脱媒”(Disintermediation)现象加剧。因此,当时西方商业银行已不可能再忽视资金来源的性质、成本和易变性来进行资金的运用,他们为了满足旺盛的贷款需求和克服资金来源上的困难,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开始转向了负债管理(LiabilityManagement)。一般认为,负债管理开始于196

4、1年美国花旗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和美国大券商创立CDs二级市场,以及随后其他银行的纷纷效仿。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用发行CDs、购买联邦基金、再回购协议、贴现窗口、发行商业票据等办法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动因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储备,扩大收益资产的规模,以提高资产的盈利性。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25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国家相继放松或取消了利率管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多地注重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而不是稳定市场利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当时利率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了,利率风

5、险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西方各国先后出现了“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景气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心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影响因素。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贷款需求下降,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大幅度波动且不断上涨使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提高,使其利差越来越小,银行利润不断减少,甚至发生亏损,导致大批银行破产。以上这些因素使得银行家们意识到不能只靠资产或负债单方面来进行管理,必须根据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将资产方和负债方统一起来,在合理配置银行资产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资金来源,以实现商业银行安全

6、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之间的均衡。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开始为银行家们所采用。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沿革(一)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资产业务,所以经营管理的重心应该是资产管理,至于负债结构和规模则取决于客户的意愿,银行对此是被动的、无能为力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又包括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资产结构理论等。1.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又称为真实票据理论(RealBillTheory),是早期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存款,而银行的绝大

7、部分存款又是活期存款,为了满足客户不可预见的提存所需要的流动性(即为基本流动性),银行的资金不能加以长期利用,贷款业务应集中于短期性、自偿性的贷款。该理论还认为,商业银行发放的长期性贷款资金必须来源于留成利润、股本或长期负债等一类永久性资金来源,但这种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很小;该理论还认为,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以便在借款人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理商业票据来减少损失。商业贷款理论有一定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该理论片面强调短期流动性贷款,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

8、对日益增长的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消费贷款需求不能满足,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使得银行的业务种类单调,很多业务被其他金融机构抢走,自身的发展受到影响;第二,该理论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第三,该理论虽提倡银行发放自偿性贷款,但是却忽视了影响贷款自我清偿力的外部因素;第四,该理论的实践操作可能助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