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导入的方法.doc

政治课导入的方法.doc

ID:58098038

大小:1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3

政治课导入的方法.doc_第1页
政治课导入的方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政治课导入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新课程政治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新教材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兴趣”。兴趣既是学习的开端,又是学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所以,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导入是相当重要的。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程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经典的电影,必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一首流行的歌曲,必有旋律优美的

2、前奏;一次成功的演讲,必有精彩的开场白。同样,一堂成功的政治课,离不开设计科学、新颖别致、充满智慧和艺术的课堂导入。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采用得最多、最常见、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我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有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

3、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导入语不仅复习了上一节内容,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诗词导入法  诗词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探索的兴趣。如在讲授“唐朝衰落”这一内容时,可先出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该诗学生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可先请学生解释诗中含义,找出讽喻的政治人物或事件。当学生提及杨贵妃和唐玄宗时,可马上引导他们回顾唐玄宗前期的清明政治:“唐玄宗不是中国政治上有作为的皇帝吗?为什么会出

4、现这种局面?”待学生答出“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勤政、任用贤臣”后,可问:“这首诗又是写的唐玄宗的什么呢?”引导学生答出“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然后总结:这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由此自然引出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政治,并得出国家的安危、社会的治乱关键在最高统治者的勤政与否、用人得失的结论。在政治课上联系语文知识,而且与所要掌握的政治知识密切相连,使学生既感新鲜又乐于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  绝大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上课铃响后,学生匆忙地从课间的吵闹玩耍中回到教室,无法迅速地集中注意力。遇

5、到这类情况,教师如果说“我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学生瞬间就会安静下来,充满期待地听教师讲故事。如:在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课时,我用商鞅变法时“南门徙木”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6、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故事导入: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移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说出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意图、作用。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在五花八门的回答后学生们达成共识:商鞅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

7、立起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为其变法奠定了群众基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同时也为本节内容的顺利讲述打下了基础。  四、歌曲导入法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歌曲或者让学生唱歌曲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提问:“《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

8、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  五、节日导入法  在中国政治上,有一些特殊日子,用这些特殊的日子作为导入语,在教学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用3月12日植树节导入孙中山关注民生的学习;用8月1日导入“南昌起义”的学习;用12月9日导入“一二九”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