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

ID:58158337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1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_第1页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_第2页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之我见教育改革首先应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否则,改革就有可能成为空谈。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可忽视的班主任工作。每一位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新课改赋予自己的新内涵,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才能在班集体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营造出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一、由专制走向民主师生关系在深层意义上说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艺术地把握这种关系,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可是,反观我们的

2、传统教育,往往有的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参与操办,班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进行干涉。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守纪听话,但缺乏必要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其实,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就会对各种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新课程改革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3、共同发展。教师要摈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改变教师的“警察形象”,代之以“参与者”、“引导者”、“策化者”的形象,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在设计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处理班级事件中体验到自己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感与义务感。这样,在培养其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助互爱,互相关心,增强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二、由效仿走向创造班主任工作只有以科研为推动力,才能迅速提高质量。过去的班主任,往往是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被动服从,充当了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角色,

4、工作往往以经验为主,缺乏自身独特性、创造性。他们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不厌其烦,崇尚“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更可悲的是吃力不讨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班主任实际上成了学生的“高级保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外显是显示心理的镜子;人是通过行为的表现,在向他人陈述着心理的某种需求,表达着情感和情绪。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其微妙的变化,进行综合

5、分析,建立学生跟踪档案,争取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较强的工作。如果从经验出发,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过:“教育必须从了解人着手,只有了解人才能教育人,这是真理,是实践的总结。”因此,在课程改革性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这就

6、要求班主任多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创造型”的班主任。三、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教育意义上班主任角色往往是单一的、封闭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万事总是关起门来处理,悄悄进行;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级、在学校的时候,平时割断与社会的横向联系。这是一种狭隘的集体主义思想。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是丧失了无数宝贵的教育财富、教育机会,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现代学校应该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学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也离

7、不开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班主任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联系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学校、社会、家庭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在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式的选择上,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完善,以促进学生身心、智力、自我意识、个人责任感等方面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四、由短视走向前瞻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特点,客观上容易导致教育者侧重为眼前的需要服务,强调对时代的适应性,而忽略了德育功效的未来性,进而忽视了个体素质发展

8、的可持续性。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更多地只盯着学生的今天,只关注学生短期发展,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这直接导致少数学生一跨出校门,就变成另一种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学生虽然在校与人共同生活、学习了几年,但与人交往能力极差,甚至连起码的社会礼仪也不懂;有些学生在学校是高分,可出了校门是低能;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上了大学连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没有……这些弊端,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教育是否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该更多地为学生的明天着想?这就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