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

ID:5822452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_第1页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_第2页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_第3页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_第4页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研究趋势分析  摘要:易涝易渍农田是我国南方平原地区重要的农业土地资源,通过改造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影响这类农田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农田水分季节性过多。对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问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易涝易渍农田;水文过程;作物  中图分类号:S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4174-04    AnalysisofTrendinHydrologicalResearchofFarmlandVulnerabletoWaterlogging    LILing-zhi,ZHUJian-qi

2、ang      Abstract:FarmlandvulnerabletowaterloggingisimportantagriculturallandresourceinsouthernChinaplainswhichhassignificantproductionpotentialthroughtransformation.Thekeyfactoraffectingthefarmlandproductionlevelistoomuchsoilwaterseasonally.Thehydrologicalresearchoffarmlandvulnerabletowaterlogg

3、ingwasanalyzedandsummarizedandexplicitlyarticulatedissuesthatneedattentionandneedtobeperfectedinthefutureresearchwereexplicited.  Keywords:farmlandvulnerabletowaterlogging;hydrologicalprocess;crop    1易涝易渍农田的概念  通常将农田淹水超过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进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时的农田水分状况称作“涝”;把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作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含量过高、造成根系层土壤肥力因素失调,导

4、致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水分状况称为“渍”;称常年或经常性有浅薄水层滞留,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其水层小于水产养殖需要的最小深度的土地为涝地,在农业生产上将涝地多作为种稻和发展水生经济植物用地,或经过一定工程整理后辟为水产养殖用地;渍地指常年地下水位偏高、雨季又容易受涝的土地,对种植作物特别是旱地作物有较大影响,农业利用上以种植水稻居多,经过初步工程治理后也可实行水旱轮作,在我国南方平原地区习惯上称这类农田为渍害田。在农田水利和农业灾害学上,可以将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0~60cm,土壤经常或间歇性覆水,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形成障碍并导致严重损失的农业用地统称为易涝易渍农田[1]。这类土地大多分布

5、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丘岗地带则有零星片状分布。在南方平原地区,易涝易渍农田一般占耕地面积25%~30%,特殊地段占到60%左右。如果从水分对土壤剖面特性的影响加以区分,可将易涝易渍农田分为季节性涝渍农田和典型渍害田。季节性涝渍农田指:季节性受涝渍影响仅造成作物产量有一定损失,而未明显影响土壤剖面层次发生质变的易涝易渍耕地;典型渍害田是指受涝渍危害比较严重,使土壤剖面发生了质变,对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最终产量均构成不良影响的易涝易渍耕地。  2关于易涝易渍农田水文过程的研究  农田水文过程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是农业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备受重视。在浅层地下水存在条件下,地下水

6、、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2],它们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田水分系统。现代农业水文学多以连续、系统、动态的观点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基础研究农田水分循环,即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体,把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研究农田“五水”转化的过程和规律,揭示农田水分循环的各个方面,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关系为中心的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机理[3]。  农田水文过程是生态水文过程的一种。所谓生态水文过程是指水文过程与生物动力过程之间的功能关系,是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的生态水文机理的关键[4]。生态水文物理过程主要是指植被覆盖和土地利

7、用对降雨、径流、蒸发等水文要素影响,生态水文化学过程是指水质性研究,而水文生态效应主要指水分行为对植被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从揭示生态水文过程模型的层次看,大多数模型还处在对水文模型和生态学模型的借鉴和综合运用上,尚未从生态水文过程的角度建立机理性模型[5]。目前,可用于农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模型主要有[6]:①经验模型,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如Rutter模型、Cash模型、Dalton模型、DCA模型、Philip模型等;②机理模型,基于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