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doc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doc

ID:58226771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9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陆行北校沈小勇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深情。2.了解文章通过一两个生活侧面,反映老北京小胡同里生活特点的写法。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深情。教学难点:品读文本,理解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作者的“根”之所在,“我”怀念北京的胡同生活,也是“我”寻“根”的一种表现。教学过程:1.文章的题目是“老北京的小胡同”,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老北京”的小胡同?作者又为何称北京胡同为“小胡同”呢?A、叫卖声是老北京时代的一大特色。B、从孩子们的玩具

2、和游戏内容也能看出是老北京。C、从文中的一些称呼可以看出,如:少爷、小姐、老爷、太太。D、从胡同里的一些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如“锔盘锔碗”,现在还有吗?……从12自然段的“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看出北京的胡同也是“窄窄的”小胡同。2.刚才同学们都是从作者所写的胡同生活来推知作者所写的是“老北京”的小胡同,我们不妨再读文章的5-10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写了哪些胡同生活?(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对北京的胡同比较陌生,展示几张北京胡同的图片。)A、胡同里的叫卖声。(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到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

3、特点?丰富,和谐(或有趣、安宁)。B、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看看作者是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1993年,当时作者已是83岁的高龄,回忆起儿时的胡同生活依然是那样的清晰,如数家珍,此处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胡同生活的喜爱之情。】(并穿插落实一些生字词的读音。)3.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文中回忆这些胡同生活?明确:A、作者通过对老北京的胡同一两个生活侧面的回忆,表达了对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眷恋。B、更因为北京的胡同是作者的“根”之所在。(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开头三段,明确北京的小胡同也是作者的“根”之所在,简介美国黑人的《根》,引导学生思考“根”是什

4、么?往大处说,祖国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根”。)4.作者写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目的还有什么?“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保护几条胡同”。A、因为北京的小胡同不仅是“我”的“根”,也是很多老北京的“根”,要留住东方味道,就得保护北京胡同,给它们加固。B、背景:有些国家的城市现代化搞得太猛,需要我们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注意一些字词间作者流露的感情。北京的一些小胡同是不是也在遭受狮城小胡同的“厄运”?(放《菊儿胡同》视频,了解九十年代北京小胡同的处境,北京正处在旧房改造阶段。)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

5、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200字)2.写北京胡同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等,你不妨到书店或网络上查找一下,增进你对北京胡同的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