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

ID:58615917

大小:4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0-17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_第1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_第2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_第3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_第4页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装...…………………………………订…………………………………………线………………………………………..班级: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一.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专业班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王超荣一选择题50分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

2、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

3、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  ④东施效颦  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    B.②④⑥ 

4、   C①②③    D.④⑤⑥7.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

5、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

6、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1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       D.“主观” 和“客观”13.发展的实质是()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运动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1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

7、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5.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1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社会形态的更替B.生产关系的变革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众中去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

8、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8、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