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8644437

大小:202.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16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1∕T 1988-2020 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23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988—2020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2020-09-20发布2020-12-11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1/T1988—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漯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学刚、蒋亚琴、李冬、汤朝杰、沈新磊、李卫华、潘磊、高素梅、王卫、王艳华、赵胜超、康国强、朱耀华、张云杰、张佩华、王香、徐新利、王志伟、李雷、李秋华。IDB41/T1988—2020

2、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早春大棚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早春大棚马铃薯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8133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N

3、Y525有机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棚利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并覆盖塑料薄膜,建成拱形棚,供栽培农作物使用。3.2顶膜覆盖在大棚放风口以上的塑料薄膜。3.3裙膜又叫边膜、围边膜。是宽度在0.5m~1.5m的塑料薄膜,在大棚两侧放风口以下围边使用。4产地环境1DB41/T1988—2020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的规定,大气环境符合GB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地表水水质符合GB3838的规定。5播前准备5.1选地与轮作宜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栽培

4、。马铃薯不宜连作或重茬。前茬宜选择豆科、十字花科、禾谷类等作物。5.2建棚与扣膜大棚应在马铃薯播种前15d~20d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棚体宜为南北走向。钢架结构大棚规格:跨度8m~10m,顶高2.3m~3.5m,肩高1.5m~1.7m。竹木结构大棚规格:跨度8m~10m,顶高2.2m~2.5m,肩高1.2m。棚膜宜选择厚度0.08mm~0.12mm的无滴膜,三幅式覆膜,顶膜与裙膜交接处要重叠30cm,将顶膜压在裙膜外面,裙膜着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压,两个拱架之间压膜线拉紧并固定。5.3整地施肥精细整地,深耕25cm~30cm,土层疏松,土壤无结块无杂物,耙平待播。若遇干旱,先浇水增墒再整地。结合整

5、地将有机肥和无机肥一次性施入耕层。每667m²施入优质有机肥500kg~700kg+50kg~75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150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80kg~120kg。复合肥沟施,不能与种薯接触。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栽培的,适当减少底肥用量。有机肥应符合NY525有机肥料标准,复合肥应符合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884生物有机肥标准。5.4种薯选择与处理5.4.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所选种薯薯块应符合GB18133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5.4.2晒种每667m²应准备种薯150kg~200kg,放在阴凉通风处晾晒。晒种期间

6、每天翻动一次,剔除烂薯、病薯、冻伤薯等不合格种薯。晾晒时间为2d~3d。5.4.3种薯催芽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前25d左右进行。5.4.3.1切块在催芽前1d~2d进行种薯切块。切块使用的刀具在切块前放入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1︰100配比,药液每半天更换一次)中进行消毒。从块茎顶部根据芽眼的位置切成立体小三角形的若干小薯块。切好的种薯单块重35g~40g,每个切块应带1~2个健全的芽眼。多把切刀交替使用,每切一个种薯切刀应消毒一次,防止病菌交叉传染。种薯小于30g,应整薯催芽。5.4.3.2拌种2DB41/T1988—2020切好的薯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切口。每50kg薯块用滑石粉

7、2kg+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mL或用26%吡虫啉·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mL+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g~5g拌种。5.4.3.3催芽将拌种后的薯块放置在空气湿度为80%、温度18℃~22℃的室内,芽眼朝下,用潮湿的布料覆盖,或在室内平铺一层薯块,覆盖湿沙湿土2cm,一般3~4层,进行催芽。当芽长到0.5cm~1cm时,即可播种。6播种6.1播种时间棚内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