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79899
大小:4.99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10-05
《第八章解表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解表药一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二分类: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三性味归经:大多具辛味,归肺与膀胱经.四主要功效及应用范围发汗解表--------外感表证宣肺止咳平喘-------肺气不宣的喘咳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止痛------风湿痹痛利水消肿---------水肿有表证消疮-------疮痒初起有表证。五配伍方法1根据四时气候不同,进行选择配伍祛湿、化湿、润燥药物。2体虚患者配伍助阳益气、养阴补血药物。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病人,除应用发散风热药物外,配伍清热解毒的药物。六药理作用1促使汗腺分泌增多
2、增快,大多数药物含有挥发性成分,这些挥发性成分可促使汗腺分泌增多增快。例如麻黄、香薷、薄荷、淡豆豉。部分药物还能扩张血管,促使血液循环增快,例如生姜、荆芥。2、抑制细菌病毒无论是辛温解表药还是辛凉解表药,大多数药物都可抑制细菌病毒,例如麻黄中的挥发油可抑制流感病毒。3、解热(1)通过促使病人出汗降低体温(2)通过抑制细菌病毒,调节机体自身反应降低体温。4止咳平喘部分解表药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例如麻黄、细辛。部分药物也促使气管分泌增多,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如薄荷。5止痛部分解表药可提高痛阈,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缓解疼痛,如桂枝、葛根、藁本等。6利
3、尿消肿部分药物有利尿消肿作用如麻黄、葱白。七注意事项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的不同,选择发散风寒或发散风热的药物。2表虚自汗、阴虚发热、盗汗、津亏大失血的患者禁用。3疮疡日久,淋证患者慎用。4中病即止,不可过久服用。5掌握用量,因时因地制宜。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6不可煎煮过久解表药多为辛散清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思考题:1解表药的含义、分类,功效及适用范围是什么?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
4、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于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麻黄(掌握)麻黄(掌握)一应用规格:生用-------偏于发汗解表炙用(蜜)-----偏于止咳平喘二处方用名;生麻黄、炙麻黄、净麻黄(去根节)、麻黄绒三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四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应用;1风寒表证(表实)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峻药,故表实无汗者为宜,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2咳嗽气喘(1)风寒束表,肺气壅塞,宣降失常:配杏仁,一升一降
5、以恢复肺的宣降功能,如“三拗汤”。(2)寒痰停饮,咳喘痰多:配干姜、细辛、半夏等如“小青龙汤”。(3)肺热壅盛,高热喘急:配石膏、知母清肺热,平喘咳,并兼制麻黄温性(去其性,取其用),如“麻黄石甘汤”3风水水肿(即水肿兼表证者,相当于急性肾炎水肿)常与白术、生姜等配伍。如“越婢加术汤”。此外,本品尚可用于阴疽、痰核及风寒湿痹。六药理作用1挥发油促使汗腺分泌增多、增快,以达到发汗解表之作用。2麻黄碱、伪麻黄碱均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而达到止咳平喘。3伪麻黄碱有明显利尿作用。4升压、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七用法用量:煎服2-9g八应用注意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6、2气虚及肾不纳气的喘咳及脾虚水肿忌或慎用。3高血压患者慎用。桂枝(掌握)桂枝(掌握)一来源:与肉桂同出一物,一为嫩枝,一为树皮。二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三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四应用:1风寒表证本品发汗解表作用较麻黄弱,配伍后既可用于表实证也可用于表虚证。表实(无汗):配麻黄等。如“麻黄汤”表虚(有汗):配白芍酸敛以调和营卫,使发汗不致太过,辛散不致伤阴。如“桂枝汤”。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能上通肢节而行痹,温中散寒通胸阳,下散寒凝而通经。(1)风寒湿痹,肩臂疼痛:配附子等,如“桂枝附子汤”(2)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配白芍、饴糖。“小建中汤”。(3)胸阳不振,
7、胸痹心痛:配枳实、薤白。“枳实薤白桂枝汤”。(4)寒凝血滞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配当归、吴茱萸、川芎等。如“温经汤”3痰饮,蓄水证。本品中温脾阳以健运化水,下补肾阳以散寒化气。(1)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的痰饮、眩晕、咳喘、心悸:配茯苓、白术等补脾以利水。如“苓桂术甘汤”。(2)膀胱气化不利的水肿(蓄水证):可配泽泻、猪苓等以渗湿利水。如“五苓散”。4心悸、脉结代心阳不振,血行不畅,血不荣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