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

ID:58763295

大小:87.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30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_第1页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_第2页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_第3页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_第4页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毕业论文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性生命意识论文摘要生命价值追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语文教学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哲学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作

2、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调查显

3、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1.7%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1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大学语文》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

4、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语文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语文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语文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

5、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文学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美学。《大学语文》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语文课,

6、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躁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3.1传统文化传递生命意识。大学语文中的经

7、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儒家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

8、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澹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3.2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