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ID:5882957

大小:6.83 MB

页数:158页

时间:2017-12-17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1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2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3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4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前言健康----生命之基健康----事业之本健康----幸福之源前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英国作家琼森说,健康-----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医者,健康的使者,为人类的生命加油,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拥有健康是每个人的向往,保护健康是医者的责任中医穴位埋线定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是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微创穴位埋线疗法

2、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我国古代约在4000年前开始“以石刺病”,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铁针、银针、金针等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了穴位埋藏疗法,埋藏的物品如动物组织、药物、钢圈、磁块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来就是穴位埋藏疗法的一种,是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穴位埋线疗

3、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治疗疾病达百余种,有效率达到了56%-100%,平均85%以上。本书仅就埋线疗法开展4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病例较多、取得较好疗效的百余种疾病作以介绍,以供大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考。针灸与穴位埋线的区别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针灸留针时得气或诱发循经感传,而穴位埋线相当24小时留针,延长针效时间。针灸治疗需要天天做,而穴位埋线15天~30天做一次(羊肠线15天~30吸收自化),大大节约患者时间。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

4、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人体内,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效应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于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说明皮肤是十

5、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故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剌激感应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机理刺血效应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6、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剌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络脉,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因此,埋线操作时,同样可起到刺血效应,以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

7、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泛控制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泛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

8、善的调整和修复。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留针及埋针效应在针灸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