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

ID:58865345

大小:69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22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_第1页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_第2页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_第3页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_第4页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正贤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关注的基本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要关注的基本问题-------------记“上海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者研修班”的一次研讨活动金山区山阳小学吴正贤【背景】:上海市教委为加强特级教师和高校专家优质资源辐射力度,探索服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同时培养一支适应上海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高质的数学教师的培训者队伍,委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举行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者研修班。研修班于2012年3月29日开班,参与研修班的学员有的是上海市各郊区区县的小学数学教研员,有的是各郊区区县的骨干教师,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宝山一中心小学校长潘小明老师和各高校专家领衔主

2、持培训工作;为了让学员们的专业发展更快,潘校长尽心尽力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次学习的机会、搭建一个个展示的平台。【问题提出】小学数学明天的课堂须将“知识传授”的课堂转向“问题解决”的课堂,问题解决的课堂必须要有好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等目标,这些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需要好问题,那么,具备怎样特点

3、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好问题从哪里来呢?怎样将“知识传授”的课堂转向“问题解决”的课堂呢?运用怎样的策略方法能实现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呢?研修班于2013年5月9日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转型”研讨活动,上午是4堂课的展示-----《可能性》、《放苹果》、《小数与近似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下午是潘小明校长的报告。(本文中的一些观点是听了潘小明校长报告后理解展开的,特此感谢!)下面结合这4堂课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向“问题解决”课堂转型中要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有怎样特点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

4、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一个全过程。问题解决的目标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好问题真问题有什么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落实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目标的实现呢?1、具有“现实性”的特点现实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能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价值,了解了解决问题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能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理解问题的本质,易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才能提升解决问题

5、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浦东龚路小学的龚彦老师执教的《小数与近似数》一课中:“妈妈去水果店买2.45千克的西瓜,每千克8.56元。电子秤的显示器上显示20.972元。师提问:你觉得付多少钱比较公平?”这是一个现实的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能帮助学生学习“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的近似值”,能帮助学生理解后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小数的精确度”。2、具有“层次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学生不参与学习活动,各方面得不到发展;有层次性的问题有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可能性》一课中,松江区明强小学的李

6、静老师出示了三左三右的6只手套后,提问:这些手套中配成一副手套的可能性大还是配不成一副手套的可能大?这个问题咋一看,不难而且具有挑战性,所有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吸引了过来,有的学生答“配成的可能大”,有的学生答“配不成的可能大”,大部分学生答“配成和配不成的可能性一样大”。经过学生具体研究和分析得出配一副手套的可能性大。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3、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般数学问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供学生探

7、索、感悟和理解;解决具有探究性特点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挑战性;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锻练学生的思维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能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和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小数与近似数》一课中。①创设情境龚彦老师在情境“龚老师身高1.62米有可能越是2米吗?生答“可能的”;姚明身高2.26米有可能越是2米吗?生答“可能的”;那么龚老师和姚明一样高咯!”②初步探究师:哪些小数保留整数后是约2,那些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约2.0呢?让学生采用“举例法”探究,学生逐渐理解并找到保留整数后是2的小数。生1:1.5和1.

8、5以上的小数保留整数后约是2师追问:2.5行吗?学生集体说:2.5不行,2.5≈3生2:2.2≈2老师要求学生举几个保留整数后是2的小数,并写下来。师:如果老师不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