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

ID:58914452

大小:1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6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_第1页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_第2页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_第3页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_第4页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经》里不寻常的道德马树林2012-06-29  善恶两端的伦理学教科书,束缚了我们关于道德的言说和想象力,以至于我们理解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观念短缺了那么一段。《道德经》给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初识《道德经》,愤而弃之,怒曰:道德经里无道德!雷锋、焦裕禄、周恩来,才是道德典范!不去助人为乐,不去牺牲自己,不去为家国献身,怎么会是道德?只求自己长生,怎么会是道德?  年岁日长,世事沧桑,蓦然回望,曾经错误多少?误解几回?近几年,再读《道德经》,似乎另外一番天地:无害道德,长期被伦理学和政治学所忽略,却是道家思

2、想的特色,也应该成为一种普世伦理;我们一直宣传舍己为人的儒家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却忽略了道家主张的无害道德。无害道德,其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道德经》的最后两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有害?什么无害?怎样无害?既然要“无为而治”,怎么又谈有为、要“为而不争”呢?  总体上看,在老子的思想中,最有害的就是“有为”。有为,本文理解为“人为”、“多余的人为”和“不当的人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

3、十八章)  “有为”之害,害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害于生命的长久,二是有害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道德经》讨论了很多的有害事物,都是“有为”之举。本文只整理对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主要有害事物,试梳理分解如下:  1、“盗夸”有害。“盗夸”就是腐败,是最大的强盗。“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第五十三章)走邪路攫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人本性中的一种天然倾向。  2、“礼”有害。礼者,基于身份和等级的仪式规范,差序格

4、局的标志,是儒家之主张,国人之传统,人格不平等的牢笼,貌似礼貌良善,其实绝非忠信,少数人掠夺多数人的面具而已。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泛滥成灾,则人间乱矣!“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第三十七章)老子认为,仁义礼智,皆是“人为”,皆有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  3、暴力有害。“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

5、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一章)  4、“不知足”有害。“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另外,声色犬马有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还有,“民争、民盗、民心乱”有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第三章)  那么,怎样做到无害?答案是:无为,以

6、上这些有害的行为和欲望都不要产生。这些有害事物如何不产生?我们认为,老子提出了两个原则,在《道德经》文本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是“守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七章)统治者如果能“守住道”,让道自行发挥作用,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长,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自生自长而至贪欲萌作时,我就用道的真朴来安定它。用道的真朴来安定它,就会不起贪欲。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复归于安定

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第二原则是“守玄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玄德,就是“无害之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不有、不恃、不宰”是“无害之德”的集中体现。道,生养万物,但并不口口声声宣示她对天地万物的所有权,并不因其养育之恩而居功狂傲,对任何生命没有任何的强制、强迫、宰割、宰制、宰杀。  玄德,实际上是对人之

8、常情的反动。人如果能够这样,岂止是伟大,简直是太伟大了。人性自利,计算周详,付出了要回报,强制掠夺也是司空见惯。野兽和动物,可能更加不“道德”。在道与神之外,只有植物具有和比较接近这种品性。意象性、诗意的思维,是真正的思想,所以,愚常以植物为意象来表达“无害之德”,称“无害之德”为“植物性道德”或“绿色道德”。  老子的这两个原则有主次,主要是“无为守道”,其次才是“玄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