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民族小学.doc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

ID:59058702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29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_第1页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_第2页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_第3页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_第4页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凉城县民族小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凉城县民族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申请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职工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学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我校拟申报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特制定本方案。一、单位概况我校是凉城县唯一的一所民族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0多人,教职工72人,其中高级教师17名,一级教师36名。我校虽然改善了办公条件,更新了电脑设备,在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有投入,网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但是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我校多数

2、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但由于资源不丰富,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不够熟练和普及,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等,制约着教育信息化前进的步伐。二、试点选题: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

3、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我校目前已构建校园网,刚刚更新全部电脑设备,教师平时使用电脑进行教学的频率比较高,大家渴望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提高我校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资源共享、家校互动、信息化学习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条件已成熟。三、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我校将以提高教学效益为核心,加强应用为关键,以提高教育

4、质量为目标,制度建设和经费投入为保障,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打造一支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信息的交互、共享、开放、协作、高效,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四、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1、       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2、       不断积累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3、       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4、       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学习效益得到提高。五、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1、 前

5、期调研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在充分调研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2、 系统安装配置。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安装相应的设备和系统软件,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衔接和开放互联。3、 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应用训练。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系统的培训;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应用培训和应用训练。4、 完善必要的管理制度。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高效运转。5、 具体应用项目。(1) 

6、 安装录播教室,建立视频会议系统。(2)  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3)  安装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4)  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并搞好和省市教育资源库的对接。(5)  建设学校题库系统。发挥题库优势,减轻课业负担,强化教学诊断、评价的功能。(6)  加强家校互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7)  开展网络教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教师和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外省市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

7、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8)  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六、预期效果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我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

8、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我校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七、保障措施校长是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将全校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努力争取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