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

ID:5908882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8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_第1页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_第2页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_第3页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_第4页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地论文之黄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河地质过程及其结果“君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用这种豪放的诗句直白地将自己对黄河的无限敬仰直白地表达出来。虽然这其中可能有些许夸张,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的深远。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几千年来,黄河中下流两岸的广大地区一直是我国祖先的重点活动区域,并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五千年文明。黄河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

2、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昔日的荣光,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黄河的诞生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地球岩石圈不停地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大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二叠纪(距今28500万年至23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拾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

3、遗体在沉积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随后的侏罗纪(距今19500万年至33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700万年至6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抬升,而且波及到整个中国,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

4、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至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一些拾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形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盆地当中,并发育成

5、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山脉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聚集,形成若尔盖湖,流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经北忻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

6、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向的河道,东流注人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

7、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淼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水大量

8、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它终于切穿三门峡,流人华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人大海的怀抱。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黄河下流的决口和改造给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安居,人们修建了下游堤防,但是堤防所导致的悬河却使洪灾风险累积,一旦决口,水沙俱下,往往对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毁灭性灾害,因此,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一直是政府乃至民族的大事。更深入的了解正基于此,本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