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

ID:59242783

大小:26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09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_第1页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_第2页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_第3页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_第4页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教案---波粒二象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2)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3)了解康普顿效应。(4)根据实验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5)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6)通过典型事例了解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体会人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例1:通过电子衍射实验,初步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体会人类对于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2、活动建

2、议:阅读有关微观世界的科普读物,写出读书体会。17.1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2)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点:能量子的

3、概念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节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一)引入新课介绍能量量子化发现的背景:(多媒体投影,见课件。)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

4、学已经发展到头了。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

5、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点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体验物理学新纪元的到来――能量量子化的发现。(二)进行新课1、黑体与黑体辐射在了解什么是黑体与黑体辐射之前,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了解一下什么是热辐射。阅读教材关于热辐射的描述。通过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热辐射的理解。并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热辐射的特点,为黑体概念的提出准备知识。(1)热辐射现象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

6、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例如:铁块温度↑从看不出发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是热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过程。(2)黑体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课件展示黑体模型)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的空腔,可近似看作黑体。如图所示。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黑体模型2、黑体辐射的实

7、验规律阅读教材“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接合课件展示,讲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见课件)0123456(μm)1700K1500K

8、λ1300K1100K实验结果3、能量子:超越牛顿的发现利用已有的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导致了荒谬的结果。必然会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理论。这就是能量子概念。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