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

ID:59322004

大小:1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5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_第1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_第2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_第3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安碑林博物馆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据传,唐太宗从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惟感“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戈部空下,后虞世南补上。太宗以为得意之作。魏征见之,赞曰:天笔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今仰观圣迹,惟戬字“戈”法逼真。太宗听后,叹服不已。这次在西安碑林见到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欣赏流连,似有所感。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虞书朴素含蓄而又秀润舒展,宁静浑穆而又恬淡潇散。难怪有“罗绮娇春,鹓鸿戏海。层台缓步,高谢风尘”之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并书,

2、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

3、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县公。人称“虞永兴”。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书承智永传授,得二王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

4、稷合称唐初四大家。《宣和书谱》:“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传世书作有《孔子庙宗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等。张怀瑾评其书法:“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三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薄,不亦宜手。”宋《宣和书谱》云:“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于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王澍《虚舟题跋》评此碑为:“清和圆劲,不使气质,不立间架,虚而委蛇,行所无事,尚足照映一世,炊流百代”“永兴之书以

5、无结构为结构,无所用力而自得右军心法也。”宋黄庭坚《题张福美家庙堂碑》》评此作品云:“倾见摹刻虞永兴《孔子庙堂碑》,甚不厌人意,思亦疑石工失真太远。今观后刻,虽姿媚而造笔之势甚遒,固知名下无虚士也。”又,宋朱长文《读书断》品评其书日:“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渎。”因而其书被喻为“罗绮娇春,鹓鸿戏海。层台缓步,高谢风尘。”虞氏书法既继承了二王恬淡潇散的魏晋风度,又洗六朝浮靡之风,力主法度,完善创新,开创了唐代尚法的时代潮流,而《孔子庙堂碑》正是这一时代风尚的代表,有“天下第

6、一楷书”之誉。“全是王法,最可师”,因而学习楷书从此入手,既可严谨法度,规范楷则,又可得二王书法之风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