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压桩施工工艺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

ID:5939787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9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_第1页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_第2页
资源描述: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力压桩施工工艺静力压桩适用于软弱土层,压桩机应配足额定的重量,可根据地质条件试压情况确定修正。桩在初压时,桩身发生较大幅度移位,倾斜,压力过程中桩身实然下沉或倾斜,桩顶混凝土坡坏或压桩阻力剧变等情况出现时应暂停压桩待研究处理。压桩施工前应做好定位放样及水平标高的控制,固定测点,各节预制桩均应弹出中心线以利在接桩时便于控制垂直度。打桩的工艺流程如下页图。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场地平整管桩验收桩位放样静压桩机就位运桩吊桩、插桩经纬仪观测校正垂直度桩机移位基移位经纬仪观测压桩经纬仪观测焊接接桩经纬仪观测压桩接送桩器场地平整送桩

2、至设计桩顶标高拔出送桩器(1)测量放线定桩位A、根据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用经纬仪放出各轴线,定出桩位。B、每根桩施工前均用经纬仪复测,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2)桩机就位A、将压桩机移至桩位处,观察水平仪和挂在压架上的垂球,调平机身。B、以导桩器中心为准,用垂球对准桩尖圆心,找准桩位。(3)吊桩、插桩A、驱动夹持油缸,将夹持板放置在适应的高度。B、启动卷扬机吊起管桩,再将管桩(或桩段)吊入夹持梁内,夹持油缸驱动夹持滑块,通过夹持板将管桩夹紧,然后压桩油缸作伸程动作,使夹持机构在导向桩架内向下运动,带动管桩挤入土中。C、微微启动

3、压桩油缸,将管桩压入土中0.5~1.0米后,用双向两台经纬仪调整桩身垂直度。(4)压桩通过定位装置重新调整管桩的垂直度,然后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慢慢压入土中。压桩油缸行程走满,夹持油缸伸程,然后压桩油缸做回程动作,上述运动往复交替,即可实现桩机的压桩工作。压桩时控制好施压速度。(5)接桩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米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桩前清洁钢套周边表面,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填实焊牢,焊条采用E43型,焊缝必须焊透、饱满,符合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并请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压。接桩采用

4、2台电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桩周土固化,给续压带来因难。(6)继续压桩(同第4点)(7)送桩当管桩(顶节桩)压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压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最后标高应用水准仪控制。送桩结束后,卸出送桩器,回填桩孔。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管桩的吊装、运输与堆放(1)管桩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也可采用勾吊法,吊钩钩于管桩两端板处,绳索与桩身水平交角应不大于45度。(2)管桩在起吊、装卸、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到平稳,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3)管桩在运输、堆放时的

5、支点位置距二端均为0.21L(L为管桩长度)(4)堆桩场地要平稳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位置和方法应根据打桩位置,吊运方式以及打桩顺序等综合考虑。2、桩位定位桩位定位采用二次经纬仪校正复核,并经监理公司复核认可,测放精度≤2㎝。定期复核测量控制点。3、垂直度控制管桩插桩时必须校正管桩的垂直度,采用两台经纬仪距正在施工的管桩约20米处成90度放置,两台经纬仪观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压桩。在压桩过程

6、中监测管桩的垂直度,发南偏差及进调整,甚至拔出管桩重新进行压桩。4、焊接件的要求均应按照规范的规定处理。5、压桩必须连续进行,中断时间过长土体将恢复固结,使压入阻入明显增大,增加了压桩的困难,应做好记录,特别对压桩读数应记录准确。质量保证措施静力压桩适用于软弱土质,比锤击桩要节省钢材和水泥,选用的桩型比较复杂时,施工时如在每道工序中略有疏忽就要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恶性循环铸成大错,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有关分项工序中的质量要求,在上述的施工方案中已予明确主要是在于对规范的实施和既定措施的认真贯彻,为此在基础工程的施工阶段成立

7、现场指挥部,由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亲自挂帅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编订网络计划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督促执行,碰到问题及时解决。(2)为了进度的需要采取多工种、多工序一条龙的流水操作,建立岗位挂牌制和自检、互检制度,认真贯彻奖惩挂帅制度。(3)优化组合各工种的劳动力,在正式施工前由主任工程师负责进行技术培训。(4)由专人负责做好原材料的检验科试工作,按数据讲话,凡是不合格的材料决不使用并运出场外。(5)由现场指挥部负责指派专人做好跟班纪录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采取对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