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

ID:594314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_第1页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_第2页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_第3页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_第4页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探究  【摘要】目的:利用MTT法检测天然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寻找有抗肿瘤潜力的先导化合物。方法:药物和细胞按所需浓度于96孔板中,恒温培养48h,加入5μg/mlMTT溶液20μl/孔,4h后吸弃100μl/孔上清液,加入MTT裂解液100μl/孔,孵育过夜,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吸光值,根据ReedandMenuch法计算IC50值。结果: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毒性试验中,化合物Qiu17、Qiu33、Qiu22对细胞的抑制率均略低于50%,而阳性对照药物DDP则有明显的抑制肿瘤活性。结论:化合物Qiu17,Qiu33,Qiu22有一定的的抗肿瘤活性作用

2、性。【关键词】天然化合物;抗肿瘤;MTT6肿瘤通常分为良性与恶性,恶性肿瘤,即为癌症,长久以来危及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病死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占全球人类死亡总数的12%。目前对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肿瘤易出现扩散和转移,致使在治疗过程中束手无策。目前临床使用的放射疗法和药物治疗由于选择性较低,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治疗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大多抗肿瘤药物具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肌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肾毒性等全身性的毒副作用[1]。长期使用不仅给身体带来严

3、重的不良反应,并且还将导致肿瘤细胞形成多药耐药性(MDR)。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药物治疗癌症的难题,因此研发新的更好的抗肿瘤药物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抗肿瘤药物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1材料与方法1.1仪器Bio-rad680酶标仪,WaterJacketedCO2Incubator,ClassⅡBiologicalSafetyCabinetsandLaminarAirflowWorkstation,荧光倒置显微镜(Nikon),单道移液器、多道移液器,

4、枪头,96孔板、冻存管,血球计数板(71103),Eppendorf样品管等。1.2细胞株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科院上海细胞库)。1.3药物及试剂化合物Qiu17,Qiu22,Qiu33(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化实验室);DDP(美国sigma)。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胰酶,MTT液、20%SDS-50%DMF,PBS缓冲液,冻存液等。1.4方法1.4.1HepG2细胞的复苏、传代6将冻存管取出迅速将其放入37.0℃的水浴锅中快速搅拌融化,取出消毒并于超净台,用移液器吸出细胞液1ml于培养皿中,再用电动加样器加入9ml培养液,逐渐稀释细胞液,并吹打均匀,放入3

5、7.0℃、5%CO2培养箱中培养并观察。待肿瘤细胞贴比率达80%~90%时取出已复苏细胞,吸尽上清,加入1mlPBS进行润洗,吸尽PBS,加入1ml胰酶进行消化,2~3min后镜检原先贴壁的细胞逐渐变圆,立即吸尽胰酶加入5ml含10%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吹打均匀后取1ml于新培养皿中,加入9ml培养液吹打均匀后培养,传代4次后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1.4.2细胞冻存取对数期的细胞进行消化处理,吸弃胰酶,加入冻存液。贴壁细胞不需离心直接加入冻存液吹打均匀后用移液器取1ml细胞液加入冻存小管;悬浮细胞需离心后用冻存液进行重悬再加入冻存管。1.4.3MTT法的细胞毒性试验1.4.

6、3.1接种细胞取出装有HepG2细胞的培养皿,吸弃培养液,PBS洗涤后加入胰酶进行消化。细胞消化后取培养液4ml进行重悬。重悬吹打均匀后迅速取微量20μl于血球计数板上,于倒置显微镜上进行计数,计算出细胞悬液的浓度,并取量稀释至1×105个/ml。用排枪取细胞液100μl/孔分别加入新的96孔板中,除边缘不加,第12列三个孔作为空白对照6,只有培养液200μl/孔。另外三个空作为阴性对照只有细胞液100μl/孔和培养液100μl/孔。边缘的其余孔分别加入200μl/孔的PBS。细胞接种完后置于培养箱中8h,使之贴壁完全。1.4.3.2配药从-20℃的低温冰箱中取出事先用DMSO溶解的化

7、合物,融化并稀释成所需浓度,吸入灭过菌的Eppendorf样品管中,并标记Qiu17,Qiu33,Qiu22,DDP。前三种化合物储存液与工作液的配比均为4∶496,DDP为72:378。分别将最高浓度的4种待测化合物用移液器转移至96孔板中除边缘的第11、6列中。每一种药设3个复孔,加药量145μl/孔,其余孔加入120μl/孔的培养液。5倍梯度稀释成5个浓度。Qiu17,Qiu33,Qiu22三药的浓度依次为0.064、0.32、1.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