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

ID:59453374

大小:1.56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9-17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_第1页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_第2页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_第3页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_第4页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地形图(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3)作用:①反映地面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②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一二三2.等高线的特征一二三一二三二、地形图的判读一二三思考讨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平原、山地、高原的等高线各有什么特征?提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高原:海

2、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一二三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判读技巧:判读时应重点注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2.作用:直观显示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3.绘制步骤(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的点。(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一二三思考讨论如何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提示:通常

3、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确定垂直比例尺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若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度差较小时,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大些;若高度差较大时,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小些。第二,考虑绘制图幅的范围,不要将图画到图幅以外区域。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问题导引地形图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AB线、CD线和F地,可能表示的地形分别是什么?提示:AB线表示山脊;CD线表示山谷;F处是山峰处的低洼部分,可能是火山口。

4、(2)E处属于哪种地貌类型?提示:陡崖。(3)该图所示区域以哪种地形为主?提示:该图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且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属于丘陵。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首先要弄清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同一地形地貌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图上的特点,尤其是缓坡与陡坡、山脊与山谷、鞍部与陡崖的等高线特征。(如下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1)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如果两点都在等值

5、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果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若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公式如下:探究一探究二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M≤H<(M+d),M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m-d)

6、+1)d,n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如图中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为400米≤H<500米;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为100米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D.H地比B地降水多(2)图中,有一处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1320-1150=170米;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CD凸向低值区,为山脊,EF凸向高值区,为山谷;结合指向标判断,H在东南坡;图中显示H处在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

8、坡,降水较多,而B处在背风坡,故H地的降水多于B地;B地晴天多,阳光更充足。↓第(2)题,图中G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该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200米,则陡崖相对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600米,故选C项。探究一探究二2.思路展示:(1)仔细读图提取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