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

ID:5945595

大小:3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29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_第1页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_第2页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_第3页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_第4页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探析  摘要:居住性历史街区和商业性历史街区相比,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较低,保存现状不容乐观,保护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大拆大建”、“假古董”等错误做法。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提出了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的三条原则:科学保护、真实完整,民生为本、活态生活,面向实施、有序更新”,并从遗产保护、风貌整治、环境优化、功能更新四个方面提出了四条规划策略。最后介绍了绩溪县中正坊-白石鼓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实践。关键词: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真实性;风貌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0-68(5)1居住性

2、历史街区的特点和现状1.1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特点和价值15从历史街区的定义来看,历史街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要有真实的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物质实体);要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即该地段的风貌是统一的,并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要有一定的规模,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没有严重的视觉干扰(王景慧,1998)。结合上述特点,历史街区可概括为一定规模风貌完整的历史遗存集中地区。其中,和商业性历史街区相比,居住性历史街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和沿主要商业街分布的商业性历史街区相比,面状分布的居住性历史街区尺度更大。其次,从建筑类型开看

3、,民居为绝对主体,地域文化突出。第三,从外部空间来看,街巷尺度宜人,传统空间特色鲜明。第四,从社会生活来看,更多传统生活方式保留,生活气息浓郁。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这类地区的重要价值。民居建筑、街巷空间、整体风貌、传统生活方式、人与人长期形成的社会联系共同构成了这类街区从有形到无形的综合价值。1.2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难点1.2.1居住性历史街区自身现状衰败历史街区因其存在年代久远,普遍存在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等问题,其中居住性历史街区问题更为突出。传统民居因年代久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物质性老化现象.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造成各种无序的改建、加建、拆建,加剧

4、了传统民居的衰败和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破坏。再加上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滞后,导致历史街区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林翔,2003)。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综合价值。1.2.2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价值认同下降15和居住性历史街区不断衰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和如火如荼的城市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新建城区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建筑品质代表了当前人们对于现代化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过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居住性历史街区认同感下降,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如前些年南京老城南“拆与保”之争,拆派认为拆街区是“危旧房改造”,拆改是改善民生之举,居住性历史街区既存价值几乎

5、下降为零。1.2.3经济投入偏少保护整治动力不足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国家对其应尽的保护义务和权利。而构成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大部分民居建筑则与文保单位不同,其保护与整治的实施主体是产权所有者。由于长期历史原因形成的产权破碎化及产权人本身多元化的特点,产权人在保护资金投入、保护意识和保护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极大的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保存现状差,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改造往往需要较大投入,而其受益则不像商业性历史街区能较快达到一个令各方都能满意的程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使得居民、开发部门、乃至政府部门都望而却步(林翔,2003)。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居

6、住性历史街区和商业性历史街区相比,保护的困难更为突出。。1.3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误区1.3.1大拆大建、彻底破坏15很多历史街区由于长期得不到修缮,居住环境恶劣,居民对改善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需求,不少城市的历史街区在这时候被拆除殆尽。这样的改造方式不仅仅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物质实体,也抹去了代表城市记忆的城市传统生活方式。1.3.2保护性重建混淆真实历史遗存部分街区在保护过程中,仅仅保留少量价值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其余民居都拆除重建,以快速达到街区“整治”的目的。如湖州衣裳街在2009-2011年的整治改造中,仅保留了文保单位和少量价值较高的建筑,其余大部分民居都

7、被拆后重建,形成了大量仅有装饰意义而无历史价值的假古董,混淆了后人对真实历史遗存的认知,街区的真实性和生活延续性遭到破坏(魏祥莉,2013)。1.3.3似是而非的改造新建破坏真实性有些历史街区在改造过程中,过度或者不恰当使用传统建筑元素,完全忽视传统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徽派建筑马头墙主要用在山墙之上,作防火之用,由于和屋顶坡度的协调,一般分为三叠,比例比较舒缓。笔者注意到很多新建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忽视马头墙本身的比例、形式和功能,导致了很多对马头墙不恰当的使用。1.3.4过度商业化、绅士化15部分历史街区在整治更新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