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

ID:59470374

大小:2.37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9-14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_第1页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_第2页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_第3页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_第4页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电门电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门电路第三章3.1概述获得高、低电平的基本方法:利用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导通、截止(即开、关)两种工作状态。门电路:实现基本运算、复合运算的单元电路,如与门、与非门、或门……门电路中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1/0正逻辑: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负逻辑:高电平表示0,低电平表示1高/低电平都允许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例3.2、3.33.2半导体二极管门电路§3.2.1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高电平:VIH=VCC低电平:VIL=0vI=VIH=VCC时,D截止,vO=VCCvI=VIL=0时,D导通,vO=0.

2、7V二极管的开关等效电路:=VOH=VOL输入输出3.2.2二极管与门设VCC=5VA,B端输入:VIH=3VVIL=0V二极管导通时VD=0.7VABY0V0V0.7V0V3V0.7V3V0V0.7V3V3V3.7VABY000010100111规定3V以上为10.8V以下为0与门2.3.3二极管或门A,B端输入:VIH=4VVIL=0V二极管导通时VD=0.7VABY0V0V0V0V4V3.3V4V0V3.3V4V4V3.3VABY000011101111规定3V以上为10.8V以下为0或门二极管

3、构成的门电路的缺点电平有偏移带负载能力差只用于IC内部电路3.3CMOS门电路GSDN沟道增强型源极栅极漏极§3.3.2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PMOS管NMOS管CMOS电路VDDT1T2vIvO一、电路结构当NMOS管和PMOS管成对出现在电路中,且二者在工作中互补,称为CMOS管。VDDTPTNvIvOvI=0截止=“1”导通v0≈10VvI=1VDDT1T2vIvO导通=“0”截止静态下,无论vI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T1、T2总有一个截止,因此CMOS反相器的静态功耗极小。v0≈0V二、CMOS

4、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和电流传输特性阈值电压VTHCMOS反相器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长期工作在BC段。可靠输入低电平时噪声容限:在保证输出高、低电平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输入电平的允许波动范围称为输入端噪声容限。输入高电平时噪声容限:三、输入端噪声容限测试表明:CMOS电路噪声容限VNH=VNL=30%VDD,且随VDD的增加而加大。因为MOS管的栅极和衬底之间存在着以SiO2为介质的输入电容,而绝缘介质非常薄,极易被击穿,所以应采取保护措施。§3.3.3CMOS反相器的静态输入输出特性一、输入特性在正常的输入

5、信号范围内,即–0.7V

6、压作用时间越短、电源电压越高,交流噪声容限越大。三、动态功耗反相器从一种稳定状态突然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中,将产生附加的功耗,即为动态功耗。动态功耗包括:负载电容充放电所消耗的功率PC和PMOS、NMOS同时导通所消耗的瞬时导通功耗PT。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情况下,CMOS反相器的动态功耗要比静态功耗大得多,静态功耗可忽略不计。§3.3.5其他类型CMOS门电路1.与非门一、其他逻辑功能的CMOS门电路输入任一输入端为低时,如:设vA=0vA=0断开导通vO=1输入全为高电平vA=1vB=1导通断开v

7、O=02.或非门比较与非门任一输入端为高时,如设vA=1vA=1导通断开vO=0输入端全为低时vA=0vB=0断开导通vO=13.带缓冲级的CMOS门电路带缓冲级的与非门电路带缓冲级的门电路其输出电阻、输出高、低电平以及电压传输特性将不受输入端数目的影响。电压传输特性的转折区也变得更陡。二、漏极开路输出门电路(OD门)普通门电路输出不能直接连在一起“线与”!ABYCD10产生一个很大的电流需将一个MOS管的漏极开路构成OD门。----类似TTL电路的OC门。ABYOD门的逻辑符号及函数式以及输出端使用

8、方法都与OC门相同。如:与非门OD门输出端可直接连接实现线与。但需加一上拉电阻。&ABY上拉电阻的计算方法同TTL门电路。①C=0、,即C端为低电平(0V)、端为高电平(+VDD)时,T1和T2都不具备开启条件而截止,输入和输出之间相当于开关断开一样,呈高阻态。三、CMOS传输门②C=1、,即C端为高电平(+VDD)、端为低电平(0V)时,T1和T2至少有一个导通,输入和输出之间相当于开关接通一样,呈低阻态,vo=vi。1.双向模拟开关:C=1时,TG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