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

ID:59494521

大小:2.95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0-09-13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主要内容:(1)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2)煤是如何形成的?煤的定义:煤是由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关键词:第一节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1植物的演化及种类按进化论的观点,植物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化的,植物界传统划分为四大类:藻菌植物低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一、煤的成因类型2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低等植物: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高等植物: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

2、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低等植物——地衣低等植物——蘑菇高等植物——华南毛蕨高等植物——松树3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表1-1腐植煤与腐泥煤的主要特征煤化度:煤在成煤诸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达到的化学成熟程度(即煤化程度)二、腐植煤的外表特征1泥炭严格地讲,泥炭并不是煤,而是植物向煤转变的过渡产物。外观棕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质地柔软且不均匀,富含未分解的植物组织,如根、茎、叶等残留物。原始泥炭含水量高达85%~95%。风干后含水25%~35%。泥炭的有机质:(1)腐殖酸。它是泥炭最主要的有

3、机成分,是一种由高分子羟基羧酸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胶体,具有酸性。(2)沥青质。它指可用苯、甲醇等有机溶剂抽提出的有机物,部分由树脂和树蜡转化而成,部分由植物组分的还原产物通过合成反应生成。(3)未分解或尚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族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质等。(4)变化不大的植物稳定组分,如角质、树脂、孢子等。从物理化学的观点,泥炭是一个以水为分散介质的胶体体系。其胶体性质表现为:(1)能将大量的水吸入微孔结构,而本身并不膨胀;(2)含腐植酸,具有酸性,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泥炭用途:泥炭用途广泛:气化、

4、液化、焦化原料;制甲醇等化工原料;建材、肥料等。泥炭的赋存形态:泥炭是由植物残骸在沼泽中形成的。泥炭的埋藏深度很浅,裸露泥炭上无泥沙覆盖。埋藏泥炭上的泥沙也仅有几十厘米至几十米厚,适宜露天开采。世界上泥炭丰富的国家有俄罗斯、芬兰、爱尔兰、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等。我国的泥炭约有270亿吨。2褐煤褐煤成岩的初期产物,外观褐色或黑褐色,因而得名。随着煤化度增高,主要在成岩作用压力的影响下,褐煤发生一系列变化:颜色变深,密度增加,硬度变大,腐殖酸含量减少,水分显著降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褐煤资源。我国已探明的保

5、有储量约1400亿t,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7%。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用途:适宜成型作气化原料;可生产优质城市煤气,焦油产率6.0%~8.5%;制成油煤浆后催化加氢,褐煤有机质的80%可以转化成气态和液态产品,油收率约占35%;经溶剂抽提所得褐煤蜡(又名蒙旦蜡),具有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防水性强、导电性低、耐酸、强度高和表面光亮等特性,可用作表面活性剂、表面光亮剂、疏水剂、色素溶剂和吸油介质等。但褐煤易风化破碎,故一般不宜长途运输。3烟煤烟煤呈黑色,水分含量较少,因燃烧时烟多而得名。一般烟煤具有不

6、同程度的光泽,绝大多数呈明暗交替条带状。所有的烟煤都是比较致密的,真密度较高(1.20~1.45g/cm3),硬度亦较大。烟煤是自然界最重要,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煤种。按煤化度由低至高,我国将其划分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等。在烟煤中,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和瘦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黏结性,是炼焦的主要原料煤,故称之为炼焦煤;除此以外的其他煤没有或基本没有黏结性,只能用于低温干馏、造气或动力燃料等。4无烟煤煤化度最高

7、的腐殖煤,燃烧时无烟,外观灰黑色,有金属光泽,无明显条带。其碳含量、真密度、硬度、燃点等均达到最大化。主要用途:民用、发电燃料;合成氨原料;炭素产品原料;高炉喷吹燃料;冶金脱氧剂、增碳剂等。一、成煤的原始物质1三种成煤假说:煤是和地球一起形成的,有地球就有煤;煤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煤是由植物残骸形成的。煤由植物形成的证据:常常发现在煤层中有保存完好的古植物化石和由树干变成的煤,有的甚至保留着原来断裂树干的形状;煤层底极多富含植物根化石或痕木化石,证明它曾经是植物生长的土壤;显微镜下观察煤制成的薄片可

8、以直接看到原始植物的木质细胞结构和其他残骸,如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和木栓体等;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人工煤化试验,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因此,煤是由植物而且主要是由高等植物转变而来的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第二节煤的生成2植物的演化3地质年代与主要成煤植物地质年代:地质学家综合了地层层序、生物演化、地壳运动等因素,把地质历史划分为很多阶段,每个大阶段又划分为次级阶段,这样就产生了地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