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

ID:59521931

大小:197.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06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_第1页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_第2页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_第3页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_第4页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CAE分析及轻量化设计作者:黄炫1前言近年来,汽车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座椅作为减少损伤的安全部件对乘员起到了决定性保护作用。为适应座椅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例如GB15083-2006中关于行李冲击强度的要求,以及企业的靠背刚度试验标准的要求(相对法规更严格)。导致传统方法设计开发的座椅质量和成本增加。关于汽车座椅系统的安全性,国外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碰撞过程中座椅系统对乘员承受能量的分散作用、新型材料和新加工成型技术的应用对座椅性能的影响,以及质量、成本的节约问题;而国内主要研究了座椅骨架的结构强度以及头枕性能等安全性方

2、面的问题。本文结合某企业轿车后排座椅轻量化设计的实际项目,依据企业关于座椅骨架静刚度行李冲击强度的安全性要求,基于计算机辅助分析手段对座椅骨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2座椅靠背的静刚度试验与仿真分析座椅靠背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分为40%靠背和60%靠背两部分。图1为座椅靠背的几何模型。图1座椅靠背几何模型座椅靠背的静刚度直接影响座椅的使用性能,设计要求当一个人“舒服的坐下”到后排座椅上时,靠背框架不应产生不允许的永久变形。根据企业靠背刚度试验标准,在靠背的内部上沿(分开部分)即图2的加载区处,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前和向后施加F=800N的载荷,要求施力点在水平方

3、向上的最大变形和永久变形分别不超过20mm和5mm。图2靠背刚度试验示意根据试验要求建立了该座椅靠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网格基准尺寸定义为6mmshell单元,共44188个节点,42132个单元,838个剐性单元。按照与试验相同的情况进行静态加载分析。表1给出了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仿真结果在工程意义上具有的可信度。3座椅靠背的行李冲击强度仿真分析GB15083-2006《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中规定采用滑车试验台进行座椅的行李冲击试验。试验样块尺寸为300mm×300mm×300mm,棱边倒角为20mm,质量为18kg。为了确

4、定试验样块纵向安放位置,将其放置于行李舱的地板上,其前部与座椅靠背接触,然后沿平行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向后移动200mm。此外,车辆纵向中性面与试验样块内侧边缘的距离应为25mm,以使两试验样块之间有50mm的距离,如图3所示。图3试验样块质量及其布置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如果座椅以及闭锁装置仍保持原来位置,则认为满足试验结果要求。在试验期间允许座椅靠背及其紧固件变形,条件是试验靠背和头枕部分的前轮廓不能向前方超出一横向垂面,此平面经过座椅R点前方150mm处的点(对头枕部分)与座椅R点前方100mm处的点(对座椅靠背部分)。动态仿真计算基于LS-DYNA

5、3D显式有限元软件定义靠背后表面和刚性试验样块之间的接触。控制时间步长为2.95×10-4ms,计算总时间设为120ms。计算时不考虑靠背的焊点失效问题,所以采用Rigidbody模拟焊点。试验样块定义为刚性体,采用20号刚性材料和solid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图4行李冲击试验有限元模型闭锁机构通过与锁支架螺栓连接固定到靠背上,车身上的锁钩与闭锁机构配合锁止,实现座椅靠背与车身的连接。由于闭锁机构内部零件过于复杂,本文不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而将其简化成梁单元,单元两端与锁支架和锁钩分别定义为刚性连接,通过计算获得闭锁机构的受力情况,可作为

6、对闭锁机构本身所能承受的外力的要求。中支架和外支架与车身通过铰链连接,用旋转铰模拟,释放横向转动。模型中忽略了行李舱地板和试验样块之间的摩擦,按照法规要求给整个模型一个纵向50km/h的初速度,使锁钩和铰链片施加减速度模拟滑车减速。发生碰撞前,滑车带着座椅以50km/h的初速度作减速运动,减速度曲线如图5所示,其中,实线围成区域为GB15083-2006要求的台车减速度时间曲线限定区域。图5滑车减速度曲线计算后得出,试验样块与靠背在55.3ms时刻发生碰撞,相对速度为7.98m/s以。从图6的变形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可以看到,座椅的最大变形量出现在88.4

7、ms时刻,碰撞过程中头枕以及靠背骨架都没有超过座椅R点前方100mm处,变形图如图7所示。图7后排座椅冲击最大变形示意图8为碰撞过程中试验样块纵向加速度曲线,由于靠背有25°的倾角,在碰撞开始时试验样块棱倒角与靠背接触,碰撞过程中试验样块发生转动,此时接触力很小,所以曲线在70ms前后出现波谷,使得靠背对试验样块的缓冲时间减短,试验样块加速度峰值较高。其后出现的两个细长波峰主要是碰撞过程中两个试验样块自身接触导致,与靠背受到的冲击无关。图8试验样块纵向加速度曲线图9为用于简化模拟闭锁结构的梁单元受力曲线,从曲线上可以看出60%一侧的梁单元在碰撞过程中由

8、于要承受两个试验样块的冲击,需要吸收更多能量,导致受力远高于40%一侧的梁单元。法规要求试验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