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

ID:5969764

大小:1.62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7-11-13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_第1页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_第2页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_第3页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_第4页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民族乐器之拉弦乐中国拉弦乐器源流考辨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主要是指胡琴一类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高胡、四胡、马头琴、坠胡等。综合起来看,观点如下:①胡琴在历史上是多种地方乐器的总称。②各种民族民间乐器乐器在传播、交流过程中,乐器演奏方法、演奏技巧甚至是演奏风格都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相互借鉴。这极可能是乐器形制演变的巨大动力。③轧筝、嵇琴、奚琴当为我国拉弦乐器的源头。但他们与胡琴的关系尚没有得到有力论证。奚琴早在唐代已在我国流传的擦弦乐器,这是历史的事实。陈旸《乐书》奚琴图现代民间奚琴形制二胡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

2、,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音、颤音、滑音、拨弦等;右手有连弓、分弓、顿弓、跳弓、颤弓、飞弓、拨奏等。有效音域达三至四个八度。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的《江河水》、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协秦曲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二十世纪两位杰出二胡音乐家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

3、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

4、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刘天华刘天华在家中庭院向民间艺人学记锣鼓谱刘天华二胡作品欣赏1、《空山鸟语》2、《良宵》3、《光明行》空山鸟语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作品分析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

5、,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良宵》这首乐曲是刘天华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光明行-曲目

6、特点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胡艺术(1)阿炳的身世与作品华彦钧(1893—1950),无锡东亭小泗房人,道名华彦钧。自幼随父华清和道士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时人直呼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他的大部

7、分器乐作品出于此时。著名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本照片来自于当时日寇占领无锡期间所发的“良民证”。它是阿炳一生中唯一的照片。无锡东亭阿炳故居(2006-07-03)阿炳之墓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当年录《二泉映月》录音机阿炳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经历坎坷、扎实的民间音乐功底、谋生手段、会七百多首曲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发为心声。阿炳二胡作品欣赏《二泉映月》作品简介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

8、,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