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

ID:5978916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30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_第1页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_第2页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靠近颈部,在龈下难以填充的楔状缺损分成三组。第一组选择龈下0-1mm处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第二组选择龈下0-1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排龈器排龈;第三组选择龈下1-2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再选择龈上楔状缺损20个,使用直接充填法作为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后一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第一、二、三组病患牙龈修复处均无脱落情况,第四组有3例脱落,四组在牙龈修复处脱落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填充体脱落、新发缺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了有效的排龈

2、方法的前提下,对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排龈方法以及龈下深度对疗效的影响不大。关键词:排龈方法;楔状缺损;疗效3楔状缺损属于牙颈部非龋性慢性牙体疾病,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1]。楔状缺损的颈部边缘临近牙龈,牙龈出血、龈沟液渗出等都会影响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排龈是指降低边缘牙龈的高度,防止龈沟液和血液渗出以改善楔状缺损填充部位条件。它是提高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龈下的楔状缺损,排龈效果的好坏与楔状缺损填充质量直接挂钩。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楔状缺损位于牙龈下方0-2mm的难以填充的患牙60颗,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选择龈下0-1mm处的楔状缺损

3、2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第二组选择龈下0-1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第三组选择龈下1-2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再选择龈上楔状缺损20个,使用直接充填法作为对照组。选择有楔状缺损患者20例,年龄在30-50岁间,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前牙6颗,前磨牙56颗,磨牙18颗。1.2方法2.1排龈线排龈方法:对基牙进行干燥、隔湿处理,选择与龈沟宽度相当的排龈线,用牙周探针或专用排龈器将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压入基牙与游离龈之间,使牙龈朝着侧方及根尖向移动[2]。如果碰到牙龈出血的情况,可以在排龈线放置妥当以后蘸上止血剂以免影响疗效。2.2排龈器、推龈器排

4、龈方法:在放置排龈器、推龈器(LM推龈器排龈(LM公司,芬兰),颊侧使用棉球、舌侧使用棉卷隔湿)时应注意要使用钝器械,以免划伤牙龈,在对基牙进行干燥处理以后3再将排龈线放入龈沟,防止因为基牙潮湿导致龈线难以放置的情况发生。在安放龈线时,方向要一致。2.4直接填充法:使用可乐丽菲露SEBOND自酸蚀粘接剂(可乐丽公司,日本)粘接[3]。3MZ250树脂(3M公司,美国)进行充填。1.3评定标准在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后一年对患者进行复查,并使用USPHS临床评价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充填体脱落情况、继发龋、新发缺损情况、牙龈反应等几个方面。评为3个等级:A,非常好;B,一般;C,失

5、败。对于填充体少量缺损或其颈部、冠端釉质边缘有少量折裂者评为B级[4]。2结果观察组三组60例修复体中均无发生脱落现象,对照组有3例脱落。4组间在楔状缺损临床的成功率方面无显著的差异。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复查时A、B分级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楔状缺损在修复后一年复查结果中显示,在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各方面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楔状缺损修复1年复查的临床疗效评估见表1,楔状缺损修复后一年临床疗效分析见表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