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

ID:599305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_第1页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_第2页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_第3页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_第4页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多媒体教学审美化探索  摘要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审美化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直观的形式美、色彩美,同时注重使学生精神愉悦的内容美、逻辑美,在兴趣盎然地探求知识获得的同时,使学生由悦目悦耳到悦心悦神,得到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美的充分享受。关键词审美化地理多媒体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1从教学结构上使学生感受逻辑美逻辑美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的地理知识结构内在联系之美及教师有序教学之美。教材的文字和结构固然紧凑严密,然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和感受的。如果我们的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

2、学问题的有序递进,教学进程的环环相扣,并使学生有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就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过程的逻辑美,也教会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6丰富的电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学结构逻辑美的需要。利用大屏幕逐渐展现教师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的动画设计,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变得更清晰,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利用动画设计把课本中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模拟真实运动逐一展示,然后由学生利用视觉得到的知识表象通过联系对比,总结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海上

3、内循环三种循环的异同,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而正确的知识结构。课本中的水量平衡原理是一段非常抽象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屏幕上再次利用水循环过程中的动画运用,并辅以各种水量具体数值进行数学分析,如陆地外流区域水量平衡过程就是水量的收入与支出相等。即:陆地外流区域:水量的收入=降水=110000立方米陆地外流区域:水量的支出=蒸发+径流=63000+47000=110000立方米模拟真实的运动过程和准确的教学运算使原本空洞的数值变得生动真实,既让学生明白了科学事实,更使学生在愉悦而不压抑的教

4、学过程中学会了学习。2发挥优势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内容美6地理知识的内容美是指各种地理事物外在景观之美,内在联系之美及人地和谐美。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摇篮。现代人的一个基本文化素养,就是要认识我们的生存空间,认识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所以当我们面对如此丰富的大自然,如高山、平原、河流、沙漠、草原、森林等以及各种多姿多彩的地理景观,如浩淼的宇宙、辽阔的原野、馥郁的山谷、苍莽的林海、各种珍禽异兽等,我们没有理由不被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感到骄傲,也没有理由面对被人类无情破坏的伤痕累累的

5、大自然而不感到痛心和震撼!因此,地理教育需要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喜爱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欣赏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大自然,使人类居住的地球更加美丽。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还需要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如天体中的日月星辰及它们自身的演化规律、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风云雨雪、地震潮汐这些大自然有规律可循的地理事物。这些复杂、有趣、又有规律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还能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从大自然

6、中获得美的感受,也使他们心灵、行为得到美的陶冶。在该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传递给学生一种美的欣赏和感受,如保持水量平衡过程中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以及破坏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乱砍滥伐,不恰当改变水的时空分布等。尽管课本上这些内容比较6简单,但对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我选取了大量真实的图片展现在大屏幕上,有景色绝美的森林和湖水、有壮观的南水北调工程、有触目惊心的胡杨木枯死的干旱沙漠,一张张图片的展现总是伴随着学生发出的一声声

7、赞美和惊叹。3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和插图及一些投影,由于看不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变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过程,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能动作用,使教成为学也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介绍黄土高原时先播放一段黄土高原

8、形成的视频,再用动画演示塬—墚—峁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其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接着播放黄土高原的土壤流入黄河,并在下游并形成地上河的视频,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罪魁祸首是黄土高原。这样能使上下两册内容衔接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因此,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视频,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