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ID:599723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_第1页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_第2页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_第3页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_第4页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止水帷幕西安地铁某工程降水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以西安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工程降水为背景,通过渗流-应力耦合理论,探讨了深基坑不同形式的降水施工对基坑周围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范围和程度,对深基坑降水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并比较了土体沉陷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从而总结了不同止水形式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规律,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关键词:深基坑;止水帷幕;地表沉降;渗流中图分类号:U23文献标识码:A地铁建设活动中的深基坑工程引起的地表变形,主要源于水、土两个方面。即:含水层疏干导致土层固结变形以及基坑开挖

2、引起土体应力释放与地层应力平衡状态改变,坑周产生应力差和剪应变,引起土层位移和地表变形。显然,考虑到地表沉降的区域性、缓变性特点,工程降水引起的区域性地表变形应该是地表沉降控制研究的关键。本文以西安地铁施工中的一典型工程为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基坑降水环境效应的耦合性状进行分析,探讨采用不同止水形式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规律。1工程概况6西安地铁某车站主体结构形式为地下三层,标准段底板埋深约为24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设3个出入口及1个预留出入口,出入口底板埋深约10m,出入口拟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形式

3、,基坑从南向北分段分层开挖。1.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揭示,自上而下分析该场地地层条件,表层为以路基为主的人工填土;地下水位以上为具湿陷性3-1-1层新黄土,地下水位附近为性质较差的新黄土3-1-2层,其下为性质一般的3-2-2层古土壤及4-1-2层老黄土,再向下为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且厚度、层位稳定的夹4-7层密实中砂的4-4层粉质黏土。该场地地面下40m深度内,各地层均连续分布,且成层厚度均匀,车站基坑范围内各个土层性质如表1。该车站附近无地表水体,车站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为地下潜水。场地潜水赋存于上更新统残积古土壤、

4、中更新世风积黄土和冲积粉质黏土及其砂夹层中。主要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1层中砂夹层,该层透水性好,赋水性强。地下水位在地面下8m左右,属潜水,车站各主体结构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1.2基坑降水方案设计6方案1:坑外降水,见图1。基坑开挖深度24米,基坑围护桩桩长31米,嵌固深度7米。降水井滤水管深度35米,与围护桩水平距离2.5米。方案2:坑内降水,围护结构外加止水帷幕,见图2。基坑开挖深度24米,嵌固深度7米。基坑围护桩桩长31米,止水帷幕深度31米,降水井滤水管深度35米。此方案为工程实际采用方案。2模型建立2.1基本假定

5、为了方便问题分析,掌握规律,本文作了以下假定:1)假定降水阶段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弹性应力-应变关系;2)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井点、深井对称分布在基坑边;3)初始地下水位在地表;4)井点、深井降水前,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固结已完成;5)埋设井点、深井引起土体应力和变形不予考虑,暂不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2.2计算区域确定6计算深度取30m。降水影响半径以库萨金经验公式求得的最大降水影响半径和工程经验值为参考,并在实际建模中作调整。本文中取降水影响半径R=200m,即认为距离基坑边200m以外地表水位线不变化。在降水影响半径附近尽

6、管水位下降值已趋向零,但由于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剪切变形会引起竖向沉降重新调整和向邻近土体扩散,即在沉降大的地方有所减小,小的地方有所增大,并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步趋向于零。因此,沉降区的影响范围比水头下降区的范围大,但在降水影响半径一定距离以外,不论是绝对沉降量还是差异沉降量都已经相当小了。本文取离开基坑边距离200m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为零,见图3。2.3网格化分和边界条件2.3.1网格化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非饱和土和非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平面四边形单元(CPE4P单元),有限元网格化分见图4。计算区域各土层特性参数

7、见表1。2.3.2位移边界条件bc边为对称约束,即水平位移为零;ad边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约束,即水平、竖直位移为零;ab边水平、竖直方向约束,即水平、竖向位移为零。2.3.3孔压、流量边界条件e边为对称面,即流量为零;ab边不透水,即流量为零;井点管上部i点处为流量边界(流量大小按实际流量施加),如果把其作为深井考虑,可考虑i点的孔压为零;dh边孔压为零。3计算结果与分析3.1降水方案一6采用方案一坑外降水。基坑开挖至24米时,分析计算出基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对计算所得的基坑外水位线随时间以及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水位变化与基坑

8、距离关系见图5所示。模拟基坑开挖至开挖深度8米、16米、24米时,地表沉降随基坑坑壁距离变化见图6所示。由图可知,未降水时,开挖对距离坑壁2h范围内地表有影响,在距基坑2h以外,沉降几乎为0。当在基坑外布置抽水井时,潜水区水位大范围下降,导致大面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