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

ID:602440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1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_第1页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_第2页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_第3页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_第4页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应注重乡土资源挖掘利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体验和观察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及生产生活的认知能力。文章从化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通过简单案例进行点述。关键词:乡土资源化学课程挖掘利用课程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必须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地域、学校差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和利用

2、当地乡土资源,与化学新课程相整合,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乡土资源热点或经典问题,在化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运用乡土资源材料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1乡土资源的含义、作用及价值1.1乡土资源的含义5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资源是某个区域拥有的独特的素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社会发展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具体而言,是指我们出生、成长或生活的地方的地域特色、

3、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发展等。如:泉州形成的以南安水头为中心、包括石井和永和的石材产业等矿产资源集群区,晋江磁灶、内坑和南安官桥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区,惠安崇武、洛阳等石雕产业走廊,这些的形成与泉州的自然地理资源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晋江各镇都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如:陈埭鞋业、英林服装、磁灶陶瓷、内坑拖鞋、安海机械、罗山食品等这些是晋江社会发展资源的重要体现;从古至今形成的具有各个地方特色的,保存下来的历史价值的人文历史资源都是乡土资源。1.2乡土资源的特点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亲和性、社会性、丰富性等特点

4、。乡土资源的地域性,是指乡土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弘扬本土文化或产业,这些的形成都与所在的地域特点密不可分;乡土资源的亲和性,是指乡土资源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最为具体直观的,是学生最为了解熟悉的资源,也是学生最为自豪的资源;乡土资源的社会性,是指乡土资源的大众化,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载体;乡土资源具有丰富性,乡土资源可从广义和狭义角度理解,其所涉及的范围广,种类繁多等体现出丰富性。乡土资源具有这些特色,因此,将乡土资源与课程相结合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51.3乡土资

5、源的教育价值开发与整合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科的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如:内坑中学构建的以“红色德育”为主题的德育体系,该课题结合内坑镇革命老区特色,把内坑镇革命老区优秀乡土革命资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结合,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在体现乡土特色同时革命传统资源也得到继承。学校同时也根据周边的产业分布情况,开发具有内坑特色的乡土资源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课题研究,彰显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2乡土资源在化学课程上的

6、应用2.1设置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导入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化学教学中,导入得好,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或其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课,煤、石油、天然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沼气池在学校附5近村里使用情况导入,材料为学生熟悉的题材,学生从自己常接触的燃料上,找到共鸣,引起兴趣和思考;《空气的质量》一课,从身边的瓷砖厂

7、燃烧带来的烟尘及拖鞋制造厂燃烧带有高分子有机物质垃圾所产生的烟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的严重,引起学生的关注及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必要性;化学《必修1》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可从泉州地下资源相关报道导入,泉州已发现和探明了煤、铁、铅、锌、钼、高岭土、石灰岩、玻璃砂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床情况,结合目前泉州乃至晋江的矿产开发情况,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2.2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情境5采用适时引入乡土资源材料的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教材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

8、运用乡土资源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通过巧妙利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如:《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一课,结合学校附近的鞋材加工企业、拖鞋制造业、安海造纸生产情况,来设置一系列情景,让学生对塑料、纤维、橡胶、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有一个更具体真实的认识;在《硅酸盐产品》一课的教学中,水泥、玻璃、陶瓷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而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