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

ID:6058053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01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_第1页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_第2页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_第3页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_第4页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模式比较和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2007年以来,商业性P2P借贷平台在国内迅速发展,且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信用模式。本文立足于P2P借贷的信用模式,从比较P2P借贷与其他借贷行为的异同入手,分析当前国内P2P借贷平台主要信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推动P2P借贷行业规范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P2P;网络借贷;模式比较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1-006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

2、2014.01.12一、引言“P2P”(Peer-to-peer)一词源于信息技术,意为对等网络,即不通过中间工作站平台的点对点信息交互方式。P2P网络借贷(以下简称P2P借贷)指运用互联网思想和相关技术,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在个体之间开展的直接借贷行为,国内通常称其为“人人贷”。2005年,世界上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诞生,此后,Prosper、LendingClub、Kiva等P2P14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建立,并被广泛应用于公益性和商业性小额信贷领域[1]。2007年以来,商业性P2P借贷平台

3、在国内迅速发展,同时国内的P2P平台在发展中延伸出了多种不同的信用模式。目前对于各类信用模式的效果和合规性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立足于P2P借贷的信用模式,从比较P2P借贷与其他借贷行为的异同入手,分析当前国内P2P借贷平台主要信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推动P2P借贷行业规范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二、P2P借贷与其他借贷行为的主要区别(一)与传统银行信贷的区别与银行信贷相比,P2P借贷最本质的区别是互联网条件下的金融脱媒,它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吸储放贷的资金中介行为,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第三方的网络平台来实

4、现借款人与放贷人的自行匹配。在这个过程中,P2P借贷平台作为借贷行为的“非债权债务方”,不涉及资金权益关系,只提供信息发布、权益分割、交易撮合、信用评估、投资咨询、债务追偿等中间服务,并通过向借款人和放贷人收取服务费(管理费)维持运转。此外,从目标市场看,P2P借贷的借款人通常是缺乏足够的有效抵押和担保、不被银行业机构所接纳的“边缘客户”,其单笔融资规模也远小于普通银行贷款,平均单笔借贷金额不到5万元,因此两者在目标市场方面基本不存在重叠。(二)与传统民间借贷的区别14就广义而言,作为非金融主体之间的直接借贷,

5、P2P借贷也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特别是在交易结构上,多数P2P平台都采取了将一笔债权分割为若干权证,由放贷人根据利率和风险水平自主竞标的模式,这与标会一类的传统民间借贷组织上在交易结构十分近似。但与标会最大的不同,标会通常限于亲戚朋友同乡同行等熟人之间,而P2P借贷则是一个非熟人网络,借款人和放贷人之间可能彼此自始至终都从未谋面。此外,从网络规模看,通常民间标会的活跃会员的规模一般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超过这一规模的标会就很难实现信息对称,极有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套利行为。而P2P借贷会员规模远远超过这一水平,如

6、2012年度美国lendingclub和国内拍拍贷等P2P平台的累计投资人(本年度至少有一次资金出借行为的成员)均超过了1万人,而宜信公司据估计2012年度的出资人可能达到5万人[2],如此超大规模的出资人结构是传统的标会组织无法想象的。(三)与网络技术借贷的区别14虽然P2P借贷最直观的特征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借款,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借贷活动都应被纳入P2P借贷。例如,阿里巴巴集团针对电子商务业主的阿里小额贷款,平安集团针对消费者和个体经营的平安易贷等产品。虽然这类业务模式同P2P借贷一样,都高度依

7、赖于互联网技术,并且其融资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但从市场参与者结构看,前者仍然是由专业放贷机构主导的一对多交易,其资金来源是放贷机构的自有资金,其信用管理机制仍然是传统银行审贷技术的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应称其为“网络技术借贷”。对于监管者而言,这类活动可以视为传统信贷活动的自然技术升级,行为主体仍然参照原有要求接受金融监管。而P2P借贷则面临着市场管理和监管规则尚未确立的问题。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P2P借贷是植根于互联网思想的直接融资活动,是完全不同于银行信贷和传统民间融资活动的全新存在。对于它的走势,较为乐观的

8、研究者如谢平(2012)设想,在P2P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高度发展后,经济主体的融资和支付活动都不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即可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的理想状态[3]。更多的研究者如张正平(2013)、郭忠金(2013)等则认为,这一理想状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未必会实现,但包括P2P借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金融活动产生冲击和替代的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