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

ID:60810649

大小:30.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0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_第1页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_第2页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_第3页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院皮内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皮内针技术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技术,临床上主要包括揿钉型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和颗粒型皮内针(又称麦粒型皮内针)两种针具。具有作用时间长、操作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头痛、痛经、失眠、焦虑症等。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针具1.揿钉式皮内针(见图1):针身长2~2.5mm,针身直径0.28~0.30mm(30~32号),针柄呈圆形,其直径4mm,针身与针柄垂直。临床以针身长度为

2、2mm和针身粗细为直径0.28mm(32号)者最常用。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也可用于皮肤屈伸度较大的部位。图1揿钉式皮内针2.颗粒式皮内针(见图2):针身长5mm,针身直径0.28mm(32号),针柄呈圆形,其直径3mm,针身与针柄在同一平面。可应用于身体大部分皮肤平坦、屈伸度不大的部位,头颈背部及四肢均可埋针。图2颗粒式皮内针(二)基本操作方法1.定位根据不同的疾病部位,选取不同的穴位。对于痛症,一般以局部取穴为主;对于各类慢性疾病,可取相应的背俞穴。2.消毒无菌操作,局部常规消毒。3.进针方法

3、(1)揿钉式皮内针操作用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然后以1.0cm×1.0cm胶布将针柄固定于皮肤,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无刺痛即可。(2)颗粒式皮内针操作以左手拇示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镊子的尖端夹持皮内针圆环中之针体,对准腧穴与皮肤成15°角横刺入皮内5~7mm,皮内针之方向与经脉走向成“十”字交叉,循行是自上而下,针则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横刺。皮内针刺入皮内后,在露出皮外部分粘贴一块小方形(1.0cm×1.0cm)胶布,再用一条较前稍大的胶

4、布固定,皮肤过敏者,可选用特殊材质的防过敏胶布,然后用指腹轻轻按压皮内针,以检查是否有刺痛,如有刺痛可剥去胶布,用镊子把皮内针退出少许,再用指腹按压是否还有刺痛,如无刺痛,则胶布如前固定。4.埋针时间埋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和季节决定,一般为3天左右,平时注意检查,防止感染。埋针期间,可每天按压数次,以增加刺激量。5.取针取针时用镊子夹住皮下有针体的一头胶布,并向另一头方向剥离,皮内针即能退出。二、常见疾病的皮内针治疗技术(一)项痹病(颈椎病)项痹是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或伴头晕、恶心

5、、呕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为主症的疾病,多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所致。本病以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治则治法】疏经通络,活血止痛。【操作步骤】取百劳、肩中俞、大椎、局部阿是穴。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双侧百劳、肩中俞穴位,针尖朝向脊柱方向,双侧相对而刺,埋入皮肤后,在针体下和皮内针上以胶布固定,用指腹轻轻按压,无刺痛即可,留针2~3天。每周2次。(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麻、胀,咳嗽、打喷嚏等可加剧疼痛。多

6、因跌仆劳作损伤、感受外邪、经脉闭阻或筋脉失养所致。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疏筋通络止痛。【操作步骤】取腰阳关、腰眼,以及局部阿是穴。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针方向与督脉、经络循行方面成“十”字。急性腰痛者可加取双侧耳穴:腰骶椎、坐骨神经、臀、心、肾,以及局部阳性反应点等。每周2次,每次留针2~3天。(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以肩周疼痛,且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

7、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查体可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多因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疏筋通络。【操作步骤】取肩部阿是穴为主。操作方法同项痹埋皮内针操作。(四)不寐(原发性失眠)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见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而易醒,或早醒,甚则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心火独炽;或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

8、不安。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宁心利胆,安神定志。【操作步骤】取心俞、胆俞穴,均为双侧取穴。选用图钉式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然后以1.0cm×1.0cm胶布将针柄固定于皮肤,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即可。每周2~3次,每次埋针2~3天,1月为一疗程。三、禁忌症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和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