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

ID:6092917

大小:1.1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1-0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_第1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_第2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_第3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_第4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CBRCWORKINGPAPER金融脆弱性视角下的两次大危机比较研究刘春航(2012-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所载文章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论文,文中所述系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在部门的立场和观点,有关文章的任何问题请与作者本人直接联系。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并须注明引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签发:张晓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2012年第8期金融脆弱性视角下的两次大危机比较研究——基于BLISHER框架1刘春航内容摘要:金

2、融脆弱性是导致大萧条和此次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BLISHER框架,从金融脆弱性入手,对两次大危机爆发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LISHER框架的七个因素在两次大危机爆发前都发生了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显著变化,BLISHER框架可以较好地解释两次大危机;同时,BLISHER框架中的七大因素在危机爆发前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强化机制,这种相互强化效应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金融监管;BLISHER框架1刘春航,供职于中国银监会统计部、政策研究局,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学博士,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学术思考,不代表所在部

3、门意见。作者感谢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的蔡幸和朱太辉对这篇文章的贡献。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此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大危机是近一百年来世2界经济爆发的两次最严重的危机,两次危机都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正因如此,两次大危机带来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和探讨,各经济学派对两次大危机进行了不少比较研究,力图弄明白是什么引致了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然而,各主要经济学派主要是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制度层面等来探寻危机爆发的根源,而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在这两次大危机爆发和深化中的角色。凯恩斯学派认为,两次大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有效需求不足,只是大萧条

4、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是“投资过剩”(凯恩斯,1936);此次危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是“消费过度”(Skidelsky,2009)。货币学派认为,两次大危机的爆发及其后的经济衰退都是由于货币政策应对不当,如果中央银行在两次大危机爆发前和危机爆发后及时有效地调节官方利率和货币供给,两次大危机和经济衰退就不会发生(Friedman和Schwartz,1963;Goodhart,2010)。奥地利学派则认为,两次大危机的爆发以及之后的经济衰退是由于政府在危机前实施的扩张货币政策所引发的,危机和衰退是市场对之前经济繁荣的必要调整,而非市场自身

5、的缺陷(罗斯巴德,1963;Carilli和Dempster,2008)。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两次大危机深层次的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3的矛盾,并且垄断企业阻碍了市场的自发调整(Geier,2008;吴敬琏,2010)。随着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金融体系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性已经在经济学界达成共识。同时,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从外部经济因素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危机及其后的经济衰退发生的原因的传统理论也越来越缺乏说服力。正因如此,在信2关于这两次危机的影响,Krugman(2009)对美国1929中期和2007年后期的工业

6、生产高峰进行了对比;Almunia等(2009)、Grossman和Meissner(2010)比较了两次危机对世界对外贸易的冲击;而Short(2009)通过其“坏熊”(BadBears)图比较了1929-1930年期间和2008-2009年期间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情况;Bordo和Lane(2010)比较分析了两次大危机期间的经济表现和信贷、货币状况。3依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体系下,如果出现产出过剩,企业会通过降价、减产、处理积压品甚至破产等方式是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经济的生产能力与消费水平相适应。市场的这些自发调整会防范严重经济危机的发生,

7、即使发生,也不会长时间持续。然而,资本主义垄断企业的存在,制约了市场的自发调整。一方面,垄断企业为了维持高额利润,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会适当缩减生产,而维持价格不下降或者尽量少降;另一方面,有已经攫取的高额垄断利润作为支撑,缩减生产也不会导致垄断企业倒闭。垄断企业“调量不调价”的应对措施阻碍了市场正常的自发调整,最终会将初始的经济危机拖向严重的经济萧条。2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一系列新兴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金融体系自身来解释金融危机爆发根源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应运而生。在现代金融脆弱性理论中,明斯基(Minsky,1982)的“金融不稳定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