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

ID:60948102

大小:43.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09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_第1页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_第2页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_第3页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_第4页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专题(2)》作业2(词汇部分)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车的右边)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奋”的意思是有力地动,至于这个动作具体是什么样子,那是它的言语义。把“振也,振去尘也”单列为“奋”的一个义项,看作一个义位,依照的是言语义,这是不妥当的。要将言语义和语言义区别开来,义位是语言义,不是言语义。“振去尘”不能看作“奋”的一个义位。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

2、位,为什么?“臭”不能分作两个义位。因为义位的划分与实际事物的区分要区别开来。“臭”,《玉篇》说:“香臭之总称也。”它的意思是气味。气味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分为香气、臭气等不同的气味,但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显示出来),不能因此就分为两个或几个义位。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1.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

3、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译文:张仪是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有一个门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干的士人,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君王对他能以礼相待。”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客人。但您西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为秦王

4、所知道吗?您要是得不到知遇,请看在我的面上回到这里来。我的国家虽然小,我愿与您共同治理这个国家。”5张仪一再退让,面北连拜了两拜。张仪走时,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资助旅费。张仪到了秦国,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他让秦惠王以昭文君为师。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让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让韩王当周昭文君车右,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掉,这都是靠的张仪的力量啊!单音词:游  秦   客     愿

5、     然       必    归   御双音词:游说 秦国 门客   希望   难道就   一定  返回车夫2.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斡,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斡,斡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斡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斡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译文:仲长统的字叫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喜欢读书,广泛涉

6、猎论著和历史,著作丰富。20岁以后,在青、徐、并、冀四州之内访问求学,跟他交往、友好的人大都觉得他很优异。并州刺史高斡是袁绍的外甥。高斡历来看重名人,招揽来了各地说客,很多人才前去依靠他。仲长统拜访高斡,高斡给予很高的礼仪和待遇,聆听仲长统对时局的看法。仲长统对高斡说:“您有大志向却没有大本事,喜欢人才却不能选拔人才,这两点是您要特别警惕的。”高斡非常爱面子,不接受仲长统的提醒,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斡。不久,高斡在并州叛乱,最后走向失败。并、冀二州的人士都从这件事上惊异于仲长统的远见。单音词:少   学   赡  青   素   贵   纳

7、   去   叛    异双音词:年少 读书 丰富青州 历来  看重  采纳  离开  叛乱  惊异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寒暑”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寒”。“寒”与“暑”语素义相对。(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磾传》)   “动静”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动”。“动”与“静”语素义相反。(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公姥”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姥”。“公”与“姥”语素义相对。(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作

8、息”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作”。“作”与“息”语素义相反。5(5)“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晋书·王献之传》)   “寒温”是偏义复词,其词义是“温”。“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