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

ID:61229115

大小:8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04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_第1页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_第2页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_第3页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_第4页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导论细胞部分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细胞(细胞概述及物质的跨膜运输)一、显微镜的发明(一)显微镜的发明1、列文胡克300多年前,Leeuwenhoek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并用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如蚂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巨大的蚂蚁腿和绒毛;后来在1674年鱼的红细胞并发现了细胞核。2、罗伯特胡克1665年,Robert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首次使用了拉丁文celler(小室)一词,他实际上观察到的是蜂窝状的小格子的纤维质细胞壁;后来英文用cell一词,中文翻译成“细胞”并沿用至今。3、施莱登和施旺1838年 Schleiden1

2、839年 Schwann先后发表了《植物发生论》和《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即著名的“细胞学说”。(二)显微镜的种类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二、细胞的基本概念(一)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维尔肖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Virchow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二)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一切代谢活动均

3、以细胞为基础。3、特化的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4、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5、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6、形状与大小各异的细胞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三、细胞的类别(一)原核细胞1、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2、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的分化。(二)真核细胞特征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质体(叶绿体)无,异养营养有,自养营养细胞壁无有(纤维素和果胶)大的中央液泡无有(代谢调节作用)其它溶酶体、中心体乙醛酸循环体、胞间连丝分裂时的收缩环分裂时的细胞板四、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和细胞壁

4、1、细胞膜又称质膜,具有半透性,可选择地让物质通过;它还有一些细胞识别位点如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等,具有接受外界信息、与外界通讯等功能。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的功能。(二)细胞核1、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一些蛋白质和RNA分子可通过核被膜或核被膜上的核孔进入或输出细胞核。2、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并可被苏木精等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DNA含有大量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3、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核糖体的装配场所。4、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

5、围。(三)细胞器1、细胞膜内是透明粘稠并可流动的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2、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微体、液泡、微管、微丝等。有的细胞表面还有鞭毛或纤毛。(1)线粒体由内膜和外膜包裹的囊状结构,囊内是液态的基质。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入形成一些嵴,内膜面上有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DNA分子和核糖体。(2)质体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包括白色体和有色体。(3)叶绿体最重要的有色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也有两层膜,也含有环状的DNA和核糖体。(4)内质网脂类双

6、分子层为基础形成的囊腔和管道系统。光面内质网与脂类合成和代谢有关。糙面内质网膜上附有颗粒状的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糙面内质网合成并运输蛋白质。(5)高尔基体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体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分裂时的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成有关。(6)溶酶体单层膜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颗粒。(7)微体微体是一种细胞器。根据微体内含有的酶的不同可以将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8)

7、液泡(9)细胞骨架由微管、肌动蛋白和中间丝构成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五、生物膜各类细胞器的膜(如内质网膜、内囊体膜等)、质膜和核膜在分子结构上基本相同,它们统称为生物膜。(一)膜的结构1895年Overton提出膜是由脂组成的,1917年Langmuir提出磷脂单分子层,1925年Gorter&Grendel提出磷脂双分子层,1932年Davson&Danielli提出“三明治”模型;最终形成流动镶嵌模型。(二)物质的跨膜运输1、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2、主动运输:直接消耗ATP,(动物细胞)——钠钾泵、(植物细胞)——质子泵

8、间接消耗ATP——协同运输3、胞吞和胞吐作用: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运输六、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