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

ID:6139361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4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_第1页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_第2页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_第3页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_第4页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所以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宁愿节衣缩食也不能亏待对孩子的教育。常听家长说现在为孩子太操心:吃要讲营养,学要上重点,穿要讲名牌,连骑个车也要讲档次,自己辛苦付出不说,换回的还常常是孩子的逆反、抱怨,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许多家长在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子女成才、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一系列问题上,还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凭自己的老经验行事,用老眼光来看问题

2、,不能与时俱进,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误区一:过于溺爱,疏于管教;过分民主,放任自流;过多保护,缺乏锻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孩子感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但是爱不得法,过于溺爱,把孩子锁在“保险柜”里,家长从小到大给孩子当保姆,这样做的结果将会造就一代无能的人。有一个学生从小什么活也不干,可对父母越来越不尊敬,父母商量后决定再也

3、不能惯孩子了,得让孩子干活。一天让孩子去洗衣服,孩子不干,家长逼着孩子去洗,孩子很不情愿地搬着衣服出去了,回来说“我的衣服洗好了,你们自己的衣服自己去洗”。这是家长无原则的娇惯所造成的结果,过分溺爱必然造成孩子懒惰、自私的心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就只有这一根“独苗”,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照顾过分”,必然导致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极强的依赖性,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离开家长这根拐棍他们就不会走路了。云南大学一绍兴籍新生,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而只能自动退学回家,

4、要父母帮助自己才能过正常的日常生活,这个学生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只靠方便面饼干度日,每日以泪洗脸,后来竟偷买了火车票回家去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从初中到高中出现了多少陪读妈妈和陪读奶奶,目前这种情况在大学里也逐渐严重起来了,我们真为他们感到悲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的生活都不会料理的人,将来怎能成大事,怎能“光宗耀祖”,怎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家长必须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受了不少苦,心想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于是在孩子面前摆满鲜花

5、,铺满红地毯,想让孩子一辈子都顺心,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家长一定要藏起一半的爱,舍得让孩子吃苦,搞挫折教育、生存教育,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甚至应该在家庭中人为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去克服,困难与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这种机会。其次,进行角色转换。家长教育子女有溺爱,军官训练士兵却没有溺爱,老师教育学生却没有溺爱,教练员训练运动员也没有溺爱,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这层血缘关系往往使家长的感情战胜理智,形成溺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尝试“变换角

6、色”,比如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军官、老师、教练员的立场上,也就容易理智了,这叫主观上割断血缘关系。再次,教育孩子应该宽严适当。但不同时期宽严应该有所侧重,幼儿时,孩子可塑性很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应该以严为主,绝不能放任。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要求与大人平等,这时家长应该民主一点,这样才能防止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总之,小时严、大时宽才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误区二:观念陈旧,家长制作风严重;简单粗暴,相信“不打不成才”;随意比较,忽视孩子个性差异。与溺爱相反,有些家长走到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打、骂、罚等实行粗暴的专制型教育。由于

7、长期以来中国的旧家庭里,家长有至高无尚的权威,家长的话就是法律,家长的命令就得绝对服从,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把孩子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其实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家长一味地以自己的好恶来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就会产生隔阂、对立,甚至会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北京房山琉璃河的一位母亲毒打8岁的儿子王闯,最终使儿子再也不认她的母亲,并一看到自己的母

8、亲就拿石头砸她。浙江中学生徐力杀母案,都是明证。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家长们在一起切磋如何“管”孩子的经验,家长的观念错就错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