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

ID:61487637

大小:1.09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05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_第1页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_第2页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_第3页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_第4页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节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熟悉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2.掌握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与投运方法。3.研究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4.主、副调节器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二、实验设备(同前)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系统的主控量为锅炉内胆的水温T,副控量为锅炉内胆循环水流量Q,它是一个辅助的控制变量。内胆内的电热管持续恒压加热,执行元件为电动调节阀,它控制管道中流过的冷水的流量大小,以改变内胆中的水温。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要求副回路的输出能正确、快速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对主控制量T的控制目的,

2、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控制。但选择流量作副控参数时,为了保持系统稳定,比例度必须选得较大,这样比例控制作用偏弱,为此需引入积分作用,即采用PI控制规律。引入积分作用的目的不是消除静差,而是增强控制作用。显然,由于副对象管道的时间常数远小于主对象锅炉内胆的时间常数,因而当主扰动(二次扰动)作用于副回路时,通过副回路的调节作用可快速消除扰动的影响。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21所示。图5-21锅炉内胆水温与循环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选择锅炉内胆和循环水组成串级控制系统。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2-1、F2-6、F1-12、F1-

3、13全开,将锅炉出水阀门F2-11、F2-12关闭,其余阀门也关闭。将变频器A、B、C三端连接到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打开变频器电源并手动调节变频器频率,给锅炉内胆和夹套贮满水。然后关闭变频器、关闭阀F1-12,打开阀F1-13,为给锅炉内胆供循环冷水作好准备。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可根据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参照本章第二节水箱液位串级控制中相应方案进行,实验的接线可按照下面的接线图连接。智能仪表1常用参数设置如下,其他参数按照默认设置:HIAL=9999,LoAL=-1999,dHAL=9999,dLAL=9999,dF=0,CtrL=1,Sn=21,dIP=1,dIL=0,dIH=100

4、,oP1=4,oPL=0,oPH=100,CF=0,Addr=1,bAud=9600。智能仪表2(主控)常用参数设置如下,其他参数按照默认设置:HIAL=9999,LoAL=-1999,dHAL=9999,dLAL=9999,dF=0,CtrL=1,Sn=21,dIP=1,dIL=0,dIH=100,oP1=4,oPL=0,oPH=100,CF=0,Addr=2,bAud=9600。智能仪表3(副控)常用参数设置如下,其他参数按照默认设置:HIAL=9999,LoAL=-1999,dHAL=9999,dLAL=9999,dF=0,CtrL=1,Sn=32,dIP=1,dIL=0,dIH=1

5、00,oP1=4,oPL=0,oPH=100,CF=9,Addr=3,bAud=9600。图5-22智能仪表控制温度-流量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图5-23远程数据采集控制温度-流量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图5-24DCS分布式控制温度-流量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以S7-200PLC控制时,SA-12作温度变送器,智能仪表1常用参数设置如下,其他参数按照默认设置:HIAL=9999,LoAL=-1999,dHAL=9999,dLAL=9999,dF=0,CtrL=0,Sn=21,dIP=1,dIL=0,dIH=100,oP1=4,oPL=0,oPH=100,CF=0,Addr=1,bAud=9600。智能

6、仪表2常用参数设置如下,其他参数按照默认设置:HIAL=9999,LoAL=-1999,dHAL=9999,dLAL=9999,dF=0,CtrL=0,Sn=21,dIP=1,dIL=0,dIH=100,oP1=4,oPL=0,oPH=100,CF=0,Addr=2,bAud=9600。图5-25S7-200PLC控制温度-流量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图5-26S7-300PLC控制温度-流量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写出整定过程。3.根据扰动分别作用于主、副对象时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分析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

7、静、动态性能。4.分析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六、思考题1.本实验中用了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对他们精度的要求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本实验中的副调节器用PI调节器,如果采用P调节,试分析对系统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