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

ID:61594472

大小:20.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3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件):考点14中国近现代社会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一】1、〔2017·天津文·T6〕某以“新代”刊文

2、:“新内成,旧内;新官制成,旧官制;新教育,旧教育;⋯⋯阳,阴;鞠躬礼,拜跪礼⋯⋯”文中所的些象当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思路点】解答此辛亥革命的影响。【精精析】C。新内、新官制、新教育、行阳、鞠躬握手,一系列的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内出的,应选C。A、B两于清政府治之下,D是国民政府治期。2、〔2017江科T7〕右民国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③广告主要宣了博士帽的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表达

3、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理解。【精讲精析】选B。图片广告提高“时髦男女”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故③不准确。从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④理解有误。“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说明国产“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也本质上表达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故①②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3、〔2017·福建文综·T13〕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

4、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思路点拨】此题以土尔其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较大,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此题命制没有明确的知识考点依托,更多的是对某项学科高考能力的考查,表达了福建新课程高考关注借助新颖材料考查学科某项能力的趋势。【精讲精析】选A。此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

5、,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表达,应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4、〔2017·浙江文综·T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

6、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思路点拨】此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精讲精析】选A。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