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

ID:61597838

大小:66.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3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仔细品味。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

2、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第1页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出塞途中所作。(二)理解诗的意境、内容。“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

3、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直”和“圆”构造出的画面,有一种无限开阔的空间,一种苍凉宏大的视野。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

4、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第2页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三)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