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

ID:61602493

大小:66.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3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_第1页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_第2页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高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社会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层次。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迁给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更是带来了挑战。利他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它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利他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品行的提高,

2、有助于其人格的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更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分析社会转型对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结合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做出了相关建议和

3、思考。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导论和第一章)。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写作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利他行为、利己行为、互利行为)的界定和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明确了本研究的问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二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童)。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转型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种背景

4、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培养小学生利他行为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从助人、合作、分享、捐助四个方面来了解小学生利他行为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利他行为总体水平比较乐观,在调查的四个方面,选择会实施利他行为的小学生人数都占到了总人数的80%以上。小学生利他对象更倾向于家人、朋友等比较熟悉的人。在“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捐赠行为”及“与人分享”四个方面,小学生“与他人分享”的水平最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5.8%,捐赠行为最弱,只有85.7%的学生选择会实施捐赠行为。从调查数据来看,小学生对利他行为的内涵把握不清,更倾向于实施

5、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小学生各个角度的利他行为水平存在不平衡性。另外,小学生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利他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身份特征的不同(比如是否是班干部)在利他行为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策略分析(主要包括第四章和结论)。在这一部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调查结果,运用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面提出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策略。国家、社会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法治,发展社会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之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适宜土

6、壤;学校要转变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观念,要形成以培养“成人”为目的的价值观。家长要树立榜样,营造民主的家庭生活,为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培养创造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