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doc

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doc

ID:61636105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4

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doc_第1页
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好用好导学案,不丢课堂语文味摘要导学案语文味《桃花源记》语文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导学案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部分。和其他学科一样,导学案编写并运用得好,能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了较大的空间,教师也从连篇累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过去学习杜郎口,我们尝试“堂堂清”教学模式,理科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切实有效,语文学科却做不到。因为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无法在一篇内涵丰富、知识点多元化的文本学习中,列出单一的课堂学习目标,并且当堂完成。无法做

2、到像理科学习一样,推出一个公式或定律,运用它们,立马能够解决一道题目,随即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语文学科的学习,除了字词学习、朗读背诵等一些单一直观的知识点外,阅读理解,鉴赏品味,说话,写作,大多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涵养,无法针对单一目标,很快找到方法和规律,很快找到简捷的突破口,通过训练当堂达成目标。这样,后来我们学校的语文学科,只好作别“堂堂清”教学模式,转而采用“课课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今,我们语文学科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又遇到类似的困难和纠结。一、功利性太强,语文味

3、缺失。使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预设问题的同时,课堂朗读和语文味难以觅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被一个个问题肢解了,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对写作方法的感知。导学案的内容繁杂,书面化程度高,有“练习题”倾向。看看每份导学案,从“预习”到“巩固”更多的是填空题、问答题。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慢慢变得不像语文课,而是阅读解题课、试卷讲评课。二、“预设”过多,“生成”不足。导学案“预设”过多,没能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我们目前编写的导学案,都是把课堂教学的环节详尽地

4、出示在导学案上,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很多,满篇全是问题。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质疑文本。三、任务繁重,时间不够。运用导学案教学,常常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完不成学案的书面作业,留下很多的任务到课外。大多数学生学业负担重,可以自行支配的时间少,课前预习不够深入甚至完全缺失,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我们设计的导学案也不完备。设计导学案,大多数教师还是单兵作战,没有真正做到集体研讨。每份导学案都是老师们上网找一找,自己看一看,改一改,就拿来让大家共同使用。对于导学案中体现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没有得到

5、优化,没有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进。语文导学案设计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感知、品读、理解、欣赏、体验、积累,不仅会读会背会解释文句,还要学习品析文章词句写法,理解和体验文章思想文化内涵。语文课堂,不是不能用导学案,而是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导学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既高效,又不失语文味。万不可把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一道道书面习题。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时,必须注意这样四个字:少、简、精、活。语文导学案必须在量上精简,精心设计,精简过程,简化内容

6、,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语文的人文性比较突出,学生不同读书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都会带来不同的思考,要给学生流足思考体味的空间。依据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语文课堂必须多给学生“留白”。时间、空间甚至思维、学习任务上的“留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提高和文化涵养的蓄积提高。在质上下功夫。语文导学案不能过分书面化,导学案上不必要求学生写得太多,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不应把思路全部预设好,那样学生只能机械地、盲目地跟随学案走,反而没有了自主。导学案在量上不要泛滥,要精选题目,少而精地

7、设计预留导学案的作业任务。即导学案要多样化,格式不应整体划一。因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不但给学生,也给老师带来疲倦感。不断地变换形式才能给人以期待,才能产生兴趣,进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形式上要活,除了书面作业,还应有听、说、读、品的其他形式的训练。比如,学习《桃花源记》一课,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初读感知大意,译读疏通词句,再读发现问题,研读解决问题,品读理解欣赏体验文本,反复诵读背诵形成积累,这些,都不是必须体现为书面作业。导学的几个环节大体如下:预习环节: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熟课文。自主学

8、习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参考课下注解,译读全文,疏通文意。合作学习环节: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质疑解难。阅读理解环节,不搞支离破碎的条分缕析,我围绕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1.渔人的行游路线、所见所闻;2.桃花源内让人羡慕的地方有哪些,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品读赏析环节: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文句,和同学共赏。文章语言和章法的品味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般而言,仅靠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无法达到赏析应有的深度,无法领略体味美文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