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

ID:61854797

大小:68.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4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枣核课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枣核课文教案设计(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三)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三)课型、课时:教读一课时(四)教具:投影仪(一)导语: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二)投影检查预习:1、给下列文字注音蹊(qi)跷(qia

2、o)掐(qia)嫣(yan)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乾(qian)喏(nuo)2、词语解释: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师生订正,齐读两遍)(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①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明确:枣核②课文是怎样揭示枣核的用途的?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③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明确: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

3、。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11段:点明主题。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四)研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表达作用?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明确:本文语言不加修饰,朴朴

4、实实,却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体现在字里行间,主要有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言之成理即可)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4、文中驱车途中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写沿途的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发展作暗示。5、友人身居美国,生活优越,家庭和事业如意,为什么还时时想起祖国?假如你将来到了外国,你将会怎样?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6、

5、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只要紧扣“爱国怀乡”,都应肯定。(五)拓展练习:请同学们以“枣核”或其它实物为寄托,以诗或等形式来抒发一下自己对家乡的思想感情。(边.写作边穿插音乐伴奏,完成后自由讨论,评出几篇优秀习作)(六)课堂小结:请男女各一位同学上台.总结,并予鼓励。六、练习设计:1、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短语或句子,写点赏析文章,至少三处。七、板书设计:枣核萧乾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议枣核——民族之情(点明主题)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