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

ID:61984252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_第1页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_第2页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权威考试塑造了“写作能力”,进而塑造了中小学的“作文”。也正因为如此,“作文”的内涵要随试卷的风向而变动,“写作能力”的界定要随“优秀作文”的模样而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的“作文”在本质上是与应试挂钩的,中小学所培养的“写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的能力。……  这样,就要求(召唤)研究者和教师以变革的姿态去研究“作文教学”,重铸21世纪的中国“作文”和“写作能力”。  ——王荣生《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序》  编者按:在2007年高考作文中,有两篇作文备受关注——江苏一考生的《怀想天空》,上海一考生的《这道“坎”若有若无》。这两篇“争议作文”的

2、命运引发了语文教育界同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2007年的语文高考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当时出现的两篇有争议的高考作文给我们带来的相关话题仍具有探讨和思索的现实意义。  江苏的“争议作文”《怀想天空》起初综合评分为37分(满分60分)。终审时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作文,反复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理由是这篇作文“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有着“现实生活的质朴”。〔1〕上海的“争议作文”《这道“坎”若有若无》也经历了由初评不及格的20分(满分70分)到终审64分的过程。专家认定这篇作文“意味尽在不言中”,“充满生活气息与现实感悟”。〔2〕同样一

3、篇作文竟有这么大的审美和解读距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固然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这里存在对作文进行评判的价值标准谁更接近作文本质性的问题!  结合自己对这两篇“争议作文”的解读,我觉得专家的评判是中肯的,真切、质朴,不能不说是两篇作文的最大亮点。真实本色、厚重的生活感悟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写作的普遍价值观。学生能把自己的视野投向生活,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理应得到积极的肯定。然而这两篇作文最初的分数与专家给出的分数为何如此悬殊呢?专家更看中的是作文是否表达了生活的真实,情感是否真实。教师更关注的似乎是作文的形式层面,作文是否写得好看,给人有多大的

4、视觉冲击力。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的作文评分标准已经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式——平实的作文只配给基本分及以下!  按照这样的定式,什么样的作文才够优秀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片段: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当我

5、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段文化气息颇“厚重”的文字可谓文采斐然。这固然可叹可赞。但那为赋“诗意”强作文,掩饰自己本真情感的话语,却早已失却了年轻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生命气息,失却了写作主体独立的思想。叶老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但本应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在现实中似乎竟成了难以企及的高线!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悟是写作的基础。我手写我心。这些朴素的道理可能没有谁不知道。那么是教师的评判能力令

6、人怀疑吗?当然不全是。指责学生吗?现实中学生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其实老师和学生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他们都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带着镣铐的表演者。鉴于此,我们作文的逻辑起点似乎早已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应试。所以教师评判作文的思维定式似乎有相当的现实基础,反之,他们评判作文时的“媚俗”倾向又对高中作文教学与生活之源渐行渐远的风气起着导向作用。由此,摘抄别人的话语,复制别人的思路,寻找通用的素材,甚至干脆背上若干篇所谓高考满分作文加以套作也就成为自然的事了!所以,文采富丽而无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叙事少了情节看不到细节,议论没了逻辑看不见思想就成为高中作文的现实之痛!  高中作文该怎么教?如

7、何走出浮华的误区?我以为:  一、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开启心智,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我们不能总是围绕高考转,不能让那些美其名曰检测学生人文素养而实际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牵着鼻子走,应把作文的重心放在表达而不是审题上,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启发,进而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的思想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希望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盼望获得老师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