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

ID:6199015

大小:644.5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8-01-06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_第1页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_第2页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_第3页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_第4页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毕业论文ANALYSISONTHELANDSCAPESTRUCTUREANDCHANGEOFTHEHEIHERIVERBASIN,NORTHWESTCHINA2第1章绪论1第1节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11.1景观生态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1.2景观结构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发展综述21.3景观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5第2节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7第2章景观结构指标计算方法8第1节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8第2节论文使用的指标及其公式和生态意义10拼块类型面积(CA),单位:ha

2、,范围:CA>012景观面积(TA),单位:ha,范围:TA>012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AND),单位:百分比,范围:0<%LAND<=10012拼块个数(NP),单位:无,范围:NP>=113最大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PI),单位:百分比,范围:0013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AWMSI),单位:无,范围:AWMSI>=114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AWMPFD),单位:无,范围:1<=AWMPFD<=214平

3、均最近距离(MNN),单位:m,范围:MNN>015平均邻近指数(MPI),单位:无,范围:MPI>=015景观丰度(PR),单位:无,范围:PR>=115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单位:无,范围:SHDI>=016香农均度指数(SHEI),单位:无,范围:0<=SHEI<=116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单位:百分比,范围:0

4、据处理方法21第3节景观制图223.1地图投影和数据比例尺223.2黑河流域90年代后期景观图编制233.3黑河流域中游地区80年代前期景观图编制25第4章黑河流域景观结构分析29第1节黑河流域90年代后期景观结构分析29611.1祁连山森林草地景观地带311.2走廊绿洲景观地带321.3走廊西北部沙漠戈壁景观地带321.4弱水三角洲景观地带331.5古日乃湖盆沙漠化景观地带341.6北部阿拉善高平原荒漠戈壁景观地带35第2节黑河流域中游地区80年代前期景观结构分析35第5章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近二十年

5、间景观变化38第1节景观结构指标比较391.1拼块级别上的指标比较391.2景观级别上的指标比较41第2节景观类型转换比较412.1建立转移矩阵和制作景观拼块类型转换图412.2景观类型转换变化分析结果45第6章结论与讨论50第1节结论50第2节方法讨论526161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黑河流域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研究》第1章绪论第1节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三省区,流域总面积达12.8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光热

6、能源充足,水资源潜力也相当可观。流域中上游的广大绿洲地区,多年来经人类开垦利用,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丰富,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近年来因绿洲农业大量引水,加之乱垦、滥伐、过牧等破坏性行为的积累,流域荒漠化过程加剧,以土地沙漠化为代表的荒漠化景观发展迅速,在黑河流域古日乃湖盆区(与巴丹吉林沙漠毗邻)年平均速度达到2.6%~6.8%,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现代沙漠化发展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特别是位于流域下游的额济纳旗,由于受黑河入境流量锐减的影响,近年来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尾闾湖泊

7、消失,植被成片死亡,草场迅速退化,土地沙漠化趋势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或不可逆转[3],显然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农业经济的一时发达[4]。因此,如何协调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1.1景观生态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自本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arlTroll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一词以来[5],景观生态学以其多

8、学科交叉性、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和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性的学科特点,在80年代得以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强调[6-12]。现代生态学奠基人E.P.Odum在他的《基础生态学》一书[13]中指出,应把景观生态和土地合理布局利用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间几乎是不可调和的根本性矛盾主要的可能出路。自9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研究区域生态问题的新的有效手段[15]6161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