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81749

大小:5.53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口腔学精品教学课件》口腔颌面部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本章重点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2、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颌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概念4、颌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5、放射性颌骨骨坏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6、切开引流指征及切开部位第一节概述危险三角从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故称鼻唇区为“危险三角”。面部危险三角区静脉颌面部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杆

2、菌、绿脓杆菌等。*偶见厌氧菌所致的腐败坏死性感染。*还可见到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及放线菌等感染。*与颌面部腔窦相通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病史*症状*炎症的典型体征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特殊的检查方法:如穿刺、超声波和影像学检查*定性检查: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活体组织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扶正祛邪,消灭病原菌,采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辅以局部治疗。*脓肿形成时应予切开引流,还应将病灶牙、死骨或异物清除。第二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概念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

3、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1人类进化的原因。2阻生的或正在萌出的第三磨牙牙冠被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构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进人盲袋后不易清除。诱因是全身抵抗力下降*工作疲劳*睡眠不足*月经期*分娩后*某些伤病盲袋形成临床表现*炎症早期时,仅感磨牙后区不适,偶有轻微疼痛,患者无全身症状。*炎症加重时,局部有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炎症波及咀嚼肌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剧,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此时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

4、便秘等症状。龈辩及冠周组织肿胀并发症*冠周炎在磨牙后区形成骨膜下脓肿,可向颌周间隙蔓延。感染扩散途径1感染向前方,顺外斜线在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穿破而形成瘘,易误诊为第一磨牙根尖感染或牙周病变。2感染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向外前方扩散形成颊部脓肿,破溃后可在面颊部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感染扩散途径3感染循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咬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4感染沿下颌支内侧往后,可形成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5感染向下颌体内侧扩散,可形成下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冠周炎颊皮瘘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X

5、线片鉴别诊断*第一磨牙的感染*磨牙后区癌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期治疗*消炎、镇痛、建立引流及对症处理为主:*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下颌第三磨牙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慢性期治疗应以去除病因为主,可消除盲袋或拔牙。第三节颌面部间隙感染概念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病因*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间隙感染的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临床表现急性炎症过程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以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

6、临床表现。诊断*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穿刺抽脓临床表现特点*炎症反应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特点*牙源性感染:剧烈*腺源性感染:较缓*成年人症状:较轻*婴幼儿:极为严重治疗原则*感染的病因*炎症的时期*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抗生素:常用联合治疗(青霉素常用)。*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加用甲硝唑类药。局部治疗*炎症早期:外敷药

7、物、针灸、封闭和理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的目的*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防止边缘性骨髓炎。切开引流的指征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一4天,腺源性感染5一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切开引流的指征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8、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切开引流术的要点应有利于引流通畅,不影响面容,避开重要解剖结构。①切口部位应在脓肿低位,尽可能在口内引流;。②手术操作应准确、快速、轻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