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92444

大小:1.57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药学 第8 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中药学第8章解表2(040917修改)-药学医学精品资料发散风热药药性特点: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发散风热药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使用注意】本品芳香

2、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牛蒡子《名医别录》牛蒡子[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能【性能】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牛蒡子【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名医别录》蝉蜕[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

3、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性能【性能】甘,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蝉蜕【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桑叶《本经》桑叶[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叶。性能【性能】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

4、肝明目。(以清润为特点)【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肝阳眩晕。4.目赤昏花。桑叶【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本经》菊花[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性能【性能】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眩晕。3.目赤昏花。4.疮痈肿毒。菊花【用法用

5、量】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滁菊花)。桑叶与菊花【鉴别用药】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蔓荆子《本经》[来源]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

6、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能【性能】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应证】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用法用量】煎服,5~9g。柴胡《本经》柴胡[来源]为伞形科(Umber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性能【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7、升举阳气(和解、疏肝、升举)【适应证】1.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还可退热截疟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升麻《本经》[来源]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c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8、Maxim.或升麻C.foetidaL.的干燥根茎。性能【性能】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解阳热之毒、升举)【适应证】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升麻【用法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