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93000

大小:1.35 MB

页数:89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临床常用血清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由于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在血清中升高的机制又不尽相同,因此单凭某一酶的活性变化,很难做出独立诊断。若同时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酶,比较各酶活性的变化,就能根据酶增高或减少的“谱型”做出诊断,此种同时检测一组酶,称为酶谱。如:(1)心肌酶谱:传统的心肌酶谱由CK、AST、LD和α-HBD组成,这一组合在我国临床化学实验室一直应用至今。目前最简单而有效的心肌酶谱可由CK、CK-MB、CK-MB型或CK-MM型组成。近年来心肌酶谱在AMI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心肌肌钙蛋白的挑战。(2)肌酶谱:主要用于对骨骼

2、肌疾病的诊断和监护。可供选择的酶有CK、LD、AST及其各自同工酶。若能再加CK-MM亚型则更为理想。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ASTs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中,ASTm存在于线粒体中。细胞轻度损伤时ASTs升高显著,而严重损伤时,则AST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正常血清所含AST的同工酶主要为ASTs,但在病理状态下,如细胞坏死,则血清中以ASTm为主。血清AST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肾脏或胰腺细胞损伤时,也可出现很高的AST活性。A

3、LT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其次为肾、心、骨骼肌等。血清ALT活性升高,通常表示肝脏损伤。ALT有两种不同活性的同工酶α(ALTs)、β(ALTm),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的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LTm为主。(二)测定方法转氨酶的测定多用比色法,以赖氏法最常用。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连续监测法进行测定。AL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ALT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L-丙酮酸LD丙酮酸+NADH+H+L-乳酸+NAD+AS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ASTL-门冬氨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L-谷氨酸MD草

4、酰乙酸+NADH+H+L-苹果酸+NAD+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可在340nm检测吸光度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AST的活性浓度。(三)临床意义AL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时,血清ALT水平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且ALT>AST。急性肝炎时血清ALT高低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且往往是肝炎恢复期最后降至正常的酶,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的一个很好指标。假如能同时测定

5、AST,并计算AST/ALT之比,则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转归也特别有价值。急性肝炎时比值<1,肝硬化时比值≥2,肝癌时比值≥30.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往多用于AMI的诊断。AMI发病6~8h即升高,48~60h达到高峰,4~5d恢复正常。但由于AST在AMI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诊断AMI价值不大。在急性肝炎时,AST虽亦显著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及ALT,而在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

6、ALT。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临床上血清ALT、AST表现为轻度增加的有胰腺炎、乙醇性脂肪肝、肝硬化、肉芽肿、肿瘤;中度增加的有传染性淋巴增多症、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外胆道梗塞、心肌梗死;重度增加的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心肌梗死常有AST>ALT。二、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一)生物化学特征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或GGT)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线粒体酶。组织分布以肾脏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血清中的γ-GT则主要来自肝胆,红细胞中几乎无γ-GT,因此溶血对其测定影响不大。γ-GT催化γ-谷氨酰基从

7、谷胱甘肽(GSH)或其他含γ-谷氨酰基物质中转移到另一肽或氨基酸分子上。(二)测定方法γ-GT的测定方法有数种,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γ-GT活性。IFCC参考方法采用L-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作为底物,以甘氨酰甘氨酸(双甘肽)作为γ-谷氨酰基的受体。在pH7.7的条件下,γ-GT催化底物生成γ-谷氨酰双甘肽和黄色的2—硝基-5-氨基苯甲酸,在410nm波长处直接连续监测,吸光度的增高速率与γ-GT活性成正比关系。(三)临床意义γ-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γ-GT不仅阳性率高,

8、而且升高明显。肝实质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时γ-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ULN的2~5倍),这点有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