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

ID:62247735

大小:1.6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4-22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_第1页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_第2页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_第3页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_第4页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前372-前379),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孟府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孟子墓碑《孟子》一、孟子生平介绍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孟子》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曾周游齐、晋、宋、薛、滕、梁列国,游说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历时约二十年,并一度成为齐宣王之客卿,但当时各诸侯正忙于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没人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孟子退而讲学著书。在教学

2、活动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尝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传世有《孟子》七篇。《孟子》孟子之所以称为亚圣,那是因为孟子不但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理论系统,更加可贵的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孔子基于周公的礼和法的社会统治学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包括养心修身在内的“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体系。后人并称“孔孟”。《孟子》孟子思想介绍: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天生都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为"

3、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孟子•告子上》)而它们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这即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孟子实质上是给出了这样一种渊源关系:仁爱精神→正义原则→礼制规范→良知智慧↑↑     ↑         ↑恻隐情感→羞恶情感→恭敬情感→是非情感《孟子》二、民本思想

4、: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1,性善论和王道仁政是“贵民说”的理论基础。《孟子》2,古代重民思想是“贵民说”的思想之源。《尚书·皋陶谟》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书·泰誓》也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周书·泰誓上》)《管子·权修篇》提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5、。”《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梁惠王上》)孟子又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这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的程序:亲(亲)→仁(民)→爱(物)。这就是儒家关于如何“施爱”方面的“爱有差等”的思想。《孟子》三、仁政论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渊源于孔子的“仁爱”精神,而依托于“性善论”;将孔子的“内圣”推及为“外王”。1,将道德摆在德治框架中的突出地位,提出了“以德王天下”的治国理念。《孟子》以力假仁者霸,霸必

6、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服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又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下》)《孟子》2,主张行政爱民,确立“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在先秦诸子的政治学说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最引人注目。冯友兰认为民本“乃孟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有研究者将之称为“先秦民本思想的高峰”。《孟子》3,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确定“制产裕民”的经济政策。(1)制民之产,实行井

7、田制。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念,无不为已。《孟子》(2)使民以时、轻徭薄赋,发展农业。孟子认为,为人君者应该“使民以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食,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3)重视商业。“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孟子》4,强调为政者的道德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官德”行为准则。“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孟子》四、“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修

8、养观孔子将基本的各个要素涵盖于“仁”这一总范畴之下,孟子则将其展开为仁、义、礼、智等具体规定,强调理想人格应具有普遍的仁爱精神(仁)、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