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

ID:6336412

大小:30.4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10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_第1页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_第2页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_第3页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_第4页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陈胜前  【英文标题】AReviewontheParadigmofContemporaryWesternArcheologyStudy  【作者简介】陈胜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长春 130012)。  【内容提要】Paradigmistheconcepttosynthesizeacademicresearchtypes.ThecontemporaryWesternarchaeologycanbesummarizedintoeightcoexistingparadigms,wh

2、ichareculture-historicalarchaeology,processualarchaeology,ecologicalarchaeology,historicalarchaeologyandarthistory,Marxistarchaeology,agencyarchaeology,Darwinianarchaeologiesandpost-processualarchaeology,aswellastherelevantacademicschools.Comparedtothem,the

3、mainproblemsofthecontemporaryChinesearchaeologyaredisjointing(ofthetraditionalandmoderntheories)andalienation,insularityandstrongtasteofeisegesis.  【关键词】范式/西方考古学/学科理论Paradigms;WesternArchaeology;AcademicTheories  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建立在某种公认并成为传统的重大

4、科学成就(如牛顿的万有引力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基础上,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信条,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同时也决定着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的信念及价值观”①。从中可以看出范式的构成包括共同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研究理论与方法、成功的研究实践范例等。库恩认为科学以范式不断革命的方式演进,而考古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范式革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考古学史家丹尼尔认为考古学的发展是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并不存在什么革命②;但还有

5、些学者认为它是非线性的、完全不可预测,更多受到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影响,反映人们思潮变化,跟考古材料关系不大③。  从范式考察考古学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大卫·克拉克认为此前的考古学理论发展不足,所以将其归为“前范式状态”④。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拿后来的标准要求前人⑤,因此,考古学的发展以汤姆逊、蒙特留斯、柴尔德、宾福德为标志可以确立一些范式,后者替代前者⑥。然而,范式的存在可能是同时的,即使在某个范式占主导的时期,同时还存在一些竞争性的范式,库恩忽视了这一点⑦。这种状况在当代考古学研究中表现更为明显。不同的

6、范式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彼此并不孤立。梳理当前考古学研究的范式,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当代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中的发展思路可为中国考古学研究借鉴。本文基于笔者近年开设“当代考古学理论”课程对西方考古学理论发展的追踪与思考,以及同学生的讨论。鉴于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阶段,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希望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一、范式的归纳  库恩的范式并非严格的概念,范式的划分也是见仁见智,基本出发点还是上述要素,但所选择的学科范围变化较大,本文就大的考古学范畴而言,也包括一些相关

7、学科。考古学研究范式的区分采用2008年出版的《考古学理论手册》(HandbookofArchaeologicalTheories)所确立的八大范式体系⑧,下面分别进行说明与评论。  (一)文化历史考古  文化历史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考古学发展的阶段⑨、方法⑩或视角(11),或是更极端地认为它不过类似于文学修辞(12)。它的理论基石是文化,更具体地说是“考古学文化”。文化为一个群体共有,也是这一群体的标志。文化历史考古以地层学与类型学为基本方法,运用区系类型重建文化历史的时空框架,追溯文化传播,以及解释民族与文

8、明的渊源。柴尔德是代表人物,他以此建立起欧洲史前文化框架,进而探讨史前文化演化(13)。  作为文化历史考古的理论基石,考古学文化或遗存组合特征与人类群体单位之间的关系饱受诟病。争论从博尔德(Bordes)与宾福德关于石器组合能否代表人群(14),到福特(Ford)与斯普劳丁(Spla-uding)有关陶器组合是客观存在还是考古学家的主观划分(15)。考古学文化(部分的文化)能多大程度代表民族学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