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

ID:6412165

大小:8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3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多)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

2、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选)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四)(独立性)

3、明显提高,但时常伴有信赖性(五)(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选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目标(2)情感领域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区分)强化则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反应后呈现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正强化惩罚(2)厌恶性刺激惩罚(1)负强化(间)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7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③防止惩罚后奖赏。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

4、惩罚要有一致性。⑤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准备好替换行为,并对替换行为进行奖赏。⑥使用惩罚时要注意对某个人的惩罚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奖赏,被称为暗默强化效应(Sechrest,1963)。强化的程式连续强化(选择)强化安排固定比例强化(区分) 比例强化变化比例强化断续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间隔强化变化时间间隔强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法)——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方法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5、,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间)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以

6、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了解)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新的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单)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瞬时记忆(感觉贮存):暂存信息,不加工。7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7±2

7、个信息单位。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信息相对静止,可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反应生成器: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受意识控制的知识)两条途径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自动化的技能)(单)马斯洛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了解)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教育目的:强调发展人性,注重创造潜能的启发,引导认知与经验的结合,注重人的理性与情感的均衡发展,使学习者肯定自己,(并进而促进自我实现)。教育

8、方法:重视自由创造、经验的学习、主动探索与角色扮演。课程设计:重视以人与社会的幸福为学习内容,注重师生共同设计、问题解决并从行动中加以学习。教学思想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